1、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鲁迅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D.《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 具:同“俱”,完全、详尽 B. 要:同“邀”,邀请
C. 绝境:没有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D. 无论:更不必说
3、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国内外疫情防控局面分化的形势下,我们不能采取所谓的“硬核”举措关闭国门。
②严防疫情境外输入,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
③在国内疫情暴发之初,许多海外华人华侨全球采购医疗物资紧急援助,我们不能拒绝同胞们回国。
④因为这既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难以获得广大同胞的理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应该多读书,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B.我登上泰山之巅目空一切,胸中自然涌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C.陈赫自参加《奔跑吧,兄弟》以来,便成为娱乐圈炙手可热的演艺明星。
D.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大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必须认真纠正。
5、阅读《送友人》和《谢亭送别》,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呜。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两首诗都运用了景物描写来表达离别之情。请你结合《送友人》五六句(颈联)诗,《谢亭送别》后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2】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对于别离总是歌吟不绝。一种别离,多样情思。下面诗句中最能体现旷达乐观情怀的一项是( )
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原句。
①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③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④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⑦《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①《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
②在这封家书中,傅雷因为_________________多次提到莫扎特。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为何很难记住自己的梦境
杨阳
①每个人都会做梦,但不是每个人在第二天早上醒来都能记得那些梦境。相信不少人都深有体会:在做梦时,明明很清晰地记得发生过的事情,潜意识里还对自己说,一定要记住了,但第二天醒来后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科学家们发现,一般人一个夜晚大约要做4~6个梦,总共大约有一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既然做梦的频率如此高,为什么我们醒来后记不住自己的梦?
②睡眠是人类必需的一项生理活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这两种睡眠形式交替进行,一个人晚上8小时的睡眠时间里有4个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周期。在快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80%正在做梦,在慢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7%在做梦。
③一个人每晚做梦的时间平均在1.5小时左右。由于梦相伴睡眠周期循环规律,所以在快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多,而在慢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少。此外,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觉醒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原因。
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法国科学家对41名志愿者进行了实验。这些志愿者分为经常能记住梦和记不住梦的两类。研究人员用脑成像设备对所有志愿者在清醒和睡着时的大脑活动进行了观察。
⑤结果显示,这两类人在睡着和醒着时的大脑活动有明显差异。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大脑的信息处理中心也就是颞顶联合区更为活跃,这一区域的活动增加很可能对梦境内容编码到记忆里有很大帮助。而且,不管是在睡着还是醒着的时候,常能记住梦的人的大脑中,内侧前额叶皮质和颞顶联合区的大脑活动都更强,同时他们的大脑对听觉刺激的反应也更强。不仅如此,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来的时间也要多一倍。
⑥为什么很容易被忘掉?研究显示,醒来后5分钟,梦的内容会忘掉50%;醒来后15分钟,睡梦细节会忘掉90%。有关“梦境遗忘”的理论解释有多种。一种理论从学习和生存两方面解释了梦被遗忘的原因。对早期洞穴人来说,“纵身跳崖逃避狮子追杀”在现实生活中就难以实施。这种情况下,如果睡梦与真实生活存在相同记忆印迹的话,梦就不是很好的学习经验,忘掉梦反倒可能是件好事。另一种理论认为,梦的功能是淘汰大脑中随着时间而累积的不需要的记忆。记住梦只会使大脑中的无用信息堆积如山。从本质上说,梦是“忘却”垃圾记忆的过程。
⑦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第一大障碍是梦中的记忆方式与清醒时大不同。清醒时,人们习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或因果关系等方式记住过去的事情。然而,睡梦中发生的“剧情”往往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无规律地“漂移”,并非具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等逻辑。第二大障碍是现实生活本身。对很多人来说,一觉睡醒首先想到的是“今天该做什么”,此时睡梦则会像“鬼火”般消失掉。第三大障碍是身体活动的变化,睡梦往往是在人们处于休息、身体躺卧时发生的。醒来时,身体活动大幅增多,会干扰大脑对梦境的记忆。
【1】通读全文,请分点写出梦很容易被忘掉的原因。
【2】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3】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有人认为第①段可以删掉,这样第②段从人类睡眠机理直接谈起,文笔更加简洁,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下列选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醒来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原因。
B.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来说,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来的时间也少很多。
C.“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中“主要”一词表明其障碍不止三种,文中只列举了主要的。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研究显示,睡梦醒来后,时间越长,睡梦中的内容就忘掉得越多。
9、写作。
题目:请以“有一种温暖叫陪伴”
要求:(1)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