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贮藏(zhù) 提防(dī) 空穴来风(xuè)
B.褴褛(lán) 蓓蕾(lěi) 人才济济(jǐ)
C.贸然(mào) 狭窄(zǎi) 相形见绌(chù)
D.创伤(chuàng) 笨拙(zhuō) 一泻千里(xiè)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
B. 能够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C. 《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D. 国内首份《阅读城市城市阅读报告》出炉,深圳荣获全国最爱阅读城市。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辈/同行 蓦然/日暮西山 棹船/影影绰绰
B. 呼吁/迂回 嘎吱/戛然而止 幽悄/悄无声息
C. 诸葛/纠葛 晦暗/诲人不倦 剽悍/骠姚校尉
D. 竹篙/茼蒿 糜烂/风靡一时 窜逃/上蹿下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典咏流传》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用新的形式来传播传诵经典造成的。
B.我们认真讨论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的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D.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县区最高气温可达35℃。
5、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辞官归隐途中。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1)请对“车马去闲闲”一句中“闲闲”一词作简要赏析。
(2)结合全诗,说说“归来且闭关”中“闭关”一词该作何理解?
6、默写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体现了卖炭翁卖炭路途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中,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沙乡年鉴》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
《沙乡年鉴》阅读任务单
阅读层次 | 阅读策略 | 阅读任务(部分) | 阅读记录 |
检视阅读 | 略读浏览 | 依据内容,推断本书取名为“沙乡年鉴”的原因 | ① |
分析阅读 | 评价质疑 | 利奥波德说“所有对这种原始状态的保护都是弄巧成拙”,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本书内容进行阐述。 | ②
|
主题阅读 | 拓展联读 | 从《沙乡年鉴》走向“自然文学”的主题阅读。阅读《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 | / |
8、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下列语句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B.沿海地区的春天比内陆要来得迟。
C.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D.“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的例子,说明越往北,桃花开得越早。
【2】选文第②段中并未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D.作比较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五个自然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总—分”。
B.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凡是”“都”说明没有例外,突出了这种情况的普遍性。
C.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符合第③段经度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现象的道理。
D.第④、⑤段中的加点词“一定”和“平均”起限制性作用,分别强调特定的情况和数据的可比性,它们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所以并无主次之分,可以颠倒顺序。
C.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和高下的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是时间因素。
D.文段列举了很多具体详实的事例和数据,互相参照,贴切恰当,富有说服力,使物候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参观博物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人感到自豪;游览名山大川,壮丽的风光、古老的建筑使人感到自豪……进入初中以来,我们走出家门,走出学校,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总会有那么一次,你的所见所闻让你感到自豪。
请自选角度,以“ ,我为你自豪”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请以“掌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题一,请补充题目;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