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2年,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里相拥而泣,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朝鲜战争
B. “柏林墙”事件
C. 越南战争
D. “古巴导弹危机”
2、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科技革命推动购物方式发展
C.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改革开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南京解放
C.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下图壁画出现于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运动期间
C.土地改革期间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期间
5、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实施的战略是
A.进行民主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西部大开发 D.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6、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苏对日宣战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德国投降标志着二战的最终结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列所列体现了中国国家和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美好愿景的是( )
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②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8、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9、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10、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或者湮灭于世界之中,20世纪末,中国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主要得益于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新中国成立使中国赢得民族独立
C.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11、用知识小卡片,可以归纳历史知识。下图知识卡片空格处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会议:______________ 时间:1987年 主要内容: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地位: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2、国家主席习近平5年内3次视察兰考,两次为焦裕禄精神落泪。焦裕禄被誉为( )
A.铁人
B.解放军好战士
C.党的好干部
D.两弹元勋
13、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来
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
④中国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下图是1964年我国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该项成就是
A.原子弹 B.导弹 C.氢弹 D.人造地球卫星
15、以下是某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此人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16、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 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D.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17、下面两幅图片体现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变化,此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构建联合作战体系 B.积极开展军备竞赛
C.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D.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1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实施范围是( )
A.港、澳、台老城区 B.广东、福建沿海
C.全国各地 D.少数民族聚居地
19、“从2001年的多哈开始,世界见证了中国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这一“开始”指的是中国
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20、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平反。这一冤案的蒙受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
A.陶铸
B.彭德怀
C.贺龙
D.刘少奇
21、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有: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
22、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3、安徽凤阳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的目标,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24、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25、国民经济调整
(1)时间:________年。
(2)表现: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3)成效:到________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4)结果: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等在“七千人大会”上
26、________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开发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27、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
28、_______年,日本首相 ___________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9、材料: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练钢铁;③特区。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_。
30、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____________》,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
31、新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他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始成为我国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
3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问题一:探索中的失误
(1)1956年~1976年我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应该吸取怎样教训?
问题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2)改革开放开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的重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3)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突破。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个城市?
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四大”高度概括了邓小平提出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请说出哪次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问题四:感悟与提升
(5)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取到了巨大成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3、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党的哪一次会议之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主张?
(3)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
(4)邓小平同志是在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材料一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世界意义?
材料二 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大会以五星红旗作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維纪余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摘编自新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下册
(2)材料二中的《共同纲领》在1954年后被哪一法律文件取代?这一法律文件在我国占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府为巩固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