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漯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如图是一位同学记下的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其中“中国梦”的内涵是(  )

    A.世界和平、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世界和平、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 2、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导致西晋“骤灭”的根本原因的是(  )

    A.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

    C.少数民族的反抗

    D.“十六国”的建立

  • 3、过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是

    A.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D.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 4、“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级联起来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所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两岸关系日益密切。回顾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于

    A.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马祖的炮击

    B.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C.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

    D.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

  • 6、当前由于岗位较少,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下列关于我国就业制度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 。

    ②“铁饭碗”逐渐被打破,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

    ③促使人们不断地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④ 促使大学生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真正转变就业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7、“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成立 C. 中美建交 D. 香港回归

  • 8、圆明园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如图).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该战争爆发于1840年

    B.战争期间是我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

    C.我国开始开放上海

    D.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原住中国居民迁出

  • 9、有人用《增广贤文》中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所谓“插柳”是指:

    A.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 10、毛泽东称赞它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它将阻隔长江南北交通的“天堑”变为“通途”的第一座桥梁建立在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D.武汉

  • 11、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第二炮兵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 (     

    A.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B.科学技术和文化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 12、李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老一辈革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 13、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可能出现在

    A. 土地改革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

  • 14、19世纪后半期,京城一度流传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拥。”讽刺慈禧太后在民族危难之时仍不忘追求个人享乐。你判断此联书写的具体时间应在

    A.中法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 15、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内陆陆续对外开放。这两种“开放”的本质区别在于(  )

    ①前者严重践踏了我国主权,后者是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

    ②前者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后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③前者发生在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6、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是( )

    A.金砖国家银行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发展中国家复兴银行

    D.博鳌亚洲开发银行

  • 17、长达十年之久“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1976年9月毛泽东与世长辞

    B.1976年10月“四人帮”被隔离审查

    C.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1982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

  • 18、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南京解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 20、“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求同存异 C. 改革开放 D. 和平共处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________

  • 22、海军:

    (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____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_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3)_____________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_________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_____________、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2019.12山东舰

  • 23、1954年,周恩来与_______________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 24、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的方针。

    (2)“________”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 25、中国梦内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民族振兴、人民_____;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___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 26、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

  • 2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____的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 29、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全国掀起_____的高潮和_____运动。

  • 30、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是我国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是对哪三方面的改造?

    (3)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4)根据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对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 32、学校要求每班办一期以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板报,因为太多,不知道怎么选,你帮他选择一下。(至少三个标注时期)

  • 33、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列举一例。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5)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写出材料一图表中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的变化。分析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

    材料二:

    (2)写出材料二图片反映的历史时期及事件名称。写出1958年我国生产关系变革遭遇的失误。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及这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写出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名称。

    (4)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