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1955年的万隆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2、有这样一则笑话:苏联三位领导人一起坐火车旅行,还没到达目的地,铁轨就已经到了尽头。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轨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笑话中折射出的内容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最有颠覆性和针对性的,但效果不理想
B.社会主义在当时世界根本不可能成功,因为道路已走到尽头
C.苏联三位领导人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
D.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他要负最主要责任
3、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做出哪些努力
A. 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贏的原则
B. 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整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4、台商企业富士康落户淮安,成为该市招商引资中的一大亮点,也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体现。能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的前提是( )
A.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 汪辜会谈 C. “九二共识” D.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5、这场游行很快就引起公众愤懑情绪的爆发、民族主义的宣泄、对西方的深深失望及对“卖国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强烈谴责。材料反应的事件( )
A.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6、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下列事件中最能表明这一点的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B. 北约组织的成立
C. 独联体的成立 D.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7、一位同学为表达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情,绘制了这幅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海南
8、元末明初,太原文学大师罗贯中发出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慨,并由此创作完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作品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9、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曾派代表团参加过第10、11、14届奥运会,但都抱憾而归。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并荣登金牌榜第一位。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我国( )
A.综合国力的增强
B.教育水平的提高
C.生活质量的提升
D.对外开放的扩大
10、下表为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入仕方式 | 唐德宗 公元779﹣804年 | 唐宪宗 公元805﹣820年 | 唐文宗 公元826﹣840年 | 唐宣宗 公元846﹣859年 |
门荫入仕者 | 10人 | 4人 | 3人 | 1人 |
进士入仕者 | 13人 | 17人 | 19人 | 20人 |
A.开科取士制度的实行 B.民族交往交融密切
C.皇帝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11、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率先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
A. 戈尔巴乔夫 B. 叶利钦 C. 赫鲁晓夫 D. 勃列日涅夫
12、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在美国历史上,我比任何其他总统都更像总统,只是也许除了戴大帽子的林肯。我承认林肯很强硬。让特朗普都自愧弗如的林肯总统
A.领导北美殖民地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B.推行新政,使美国经济复苏
C.领导美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D.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13、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派往波多斯里克省的特派员斯特拉霍夫写道:“所爆发的事件进一步暴露了政权的崩溃和无能为力,没有什么可指望的了,这场龙卷风是止不住的。”材料中的“这场龙卷风”使俄国
A.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B.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4、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尼克松访华
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②④③①
15、马克思曾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他这样说是因为林肯政府:
A.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B.巩固了北部地区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C.满足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16、如图所示民国纸币上的时间是公元
A.1904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
17、“诸子学说,兴于上古政治制度之变化;而其衰也,则衰于西汉中世统一学术之后,此亦时代环境使然。”“西汉中世统一学术”指的是(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大兴文字狱
D.八股取士
18、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佛教文化,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在恒河沿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万神殿、斗兽场,感叹伊斯兰文明的魅力
19、(题文)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讲述19世纪70年代一位英国绅士福克在八十天完成环球航行的有趣故事。你认为在此书中,福克完成此航行,最可能乘坐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0、“……这本书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250多条河流的走向,以及河流沿途的山川和城镇的地理沿革、物产、矿藏、风土人情……”你认为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
A.《大唐西域记》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金刚经》
21、1936年__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42年________保卫战,不仅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2、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幕府的黑暗统治: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下________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________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民族危机——西方国家的入侵:1853年和1854年,________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同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不久,西方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3、学习中国古代史,首先要对各个朝代的更替有大致了解。下列王朝依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秦朝 ②西周 ③唐 ④元 ⑤宋
A. ②③①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⑤④
24、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________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_______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
25、1945年10月成立的__________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________正式成立,成为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26、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暴政:
(1)纳粹党利用“_____” ,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_____人和_____;
(2)接着,纳粹党乘机解散了_____;
(3)纳粹政权为加强_____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_____;
(4)疯狂迫害_____;
(5)希特勒大力发展_____,积极_____备战。
①_____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②_____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③_____年,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27、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全球气候_______、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_______破坏、淡水资源短缺、____越来越严重、生态平衡破坏。这些____不仅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_______和社会问题。
28、“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仔细观看如图并按要求完成填写。
材料一
(1)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贡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____同____紧密结合。
30、万隆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________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31、请写出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32、在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商品过剩,另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3、谈谈对日本企业中员工“终身雇佣制”的看法。
34、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代学者萧功秦把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现代化阶段 | 时间划分 | 代表人物 | 政治选择 |
第一阶段 | 1860—1911 | 慈禧 | 开明专制化模式 |
第二阶段 | 1911—1913 | 孙中山 | 早期议会制模式 |
第三阶段 | 1913—1928 | 袁世凯 | 新权威主义模式 |
第四阶段 | 1928—1949 | 蒋介石 | 权威主义模式 |
第五阶段 | 1949—1976 | 毛泽东 | 计划经济模式 |
第六阶段 | 1978年以来 | 邓小平 | 新政模式 |
(1)材料一中中国民族工业在1919年后出现了大幅度下滑,造成这个时期下滑的原因是什么?据此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ABCD所示事件,哪两件是资产阶级政治救国的重大行动?对应序号写出这两件大事的名称。
(3)材料三中哪一事件打断了第四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第五阶段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是什么?
(4)材料三中第六阶段实行的伟大决策是什么?这一阶段确立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