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晋城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马说》作者是韩愈,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C.《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成语“世外桃源”出自此篇文章。

    D.《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A.语:告诉。 B.比:靠近。

    C.类:象。 D.诎:弯曲。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qiào) 围(fèn)   意(qiè) 明眸善(lài)

    B. 睢() 褛(lǎn)   拮()   探得珠()

    C. 然(yǎn)   永(juàn) 婆(suō)   纷至来()

    D. (lòu)   细(qiān) 阴(huì) 玲珑透()

  • 4、《诗词大会》上,主持人吟诵了两首词,请你选择正确的词牌名。( )

    (甲)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乙)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A.(甲)卜算子 (乙) 浣溪沙 B.(甲)如梦令(乙)浣溪沙

    C.(甲)如梦令 (乙) 卜算子 D.(甲)浣溪沙(乙)如梦令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释)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1诗歌首联有何作用?

    2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理解性默写。

    (1)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_________________”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遭遇了摧折也依旧坚持自己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

    (4)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学过的《大道之行也》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之相近。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________家、文艺评论家。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_______国文学的译介工作。毕生翻译________、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主要译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老实人》等34部。《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________——著名钢琴大师;傅敏——________的家信摘编,共186 封,写信时间为_______年至1966年六月。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______________、人民卓越的艺术家”。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7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⑧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文章第①段的说明对象是( )

    A. 物候现象 B. 气候变化 C. 物候规律 D. 四季景色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B.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这是因为纬度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

    C.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来写的,因而不能调换顺序。

    D.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一句中的“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开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3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好在哪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长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及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