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脑畔(pàn) 虔诚(wén) 翌日(shù) 目眩神迷(xuàn)
B.晦暗(huǐ) 斡旋(wò) 农谚(yàn) 接踵而至(zhòng)
C.两栖(qī) 狩猎(shòu) 沙砾(lì) 怒不可遏(è)
D.龟裂(jūn) 寒噤(jìn) 矗立(zhù) 纷至沓来(dá)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襁褓(qiǎng) 禁锢(jìn) 叱咤风云(chà)不知所措(cuò)
B. 祈祷(qǐ) 萦绕(yíng) 断壁残垣(yuán)引颈受戮(jǐng)
C. 枷锁(jiā) 踱步(duó) 怏怏不乐(yàng)既往不咎(jiù)
D. 贮蓄(zhù) 拙劣(zhuō) 相形见绌(zhuō)囊萤映雪(náng)
3、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略无阙处
C.左手倚一衡木
D.皆若空游无所依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件衣服做工精巧,堪称一绝,真可谓是天衣无缝啊!
B.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公务人员应该依法办事,不可阳奉阴违。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6、有才能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慧眼识人的人却不多。这正如《马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傅雷家书》两个选段,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一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乙)亲爱的孩子:你并非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但你很少向人表达谢意。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照应与爱护,不必一定要报以物质,而往往只需写几封亲切的信,使他们快乐,觉得人生充满温暖。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以没有时间为推搪而不声不响呢?你应该明白我两年来没有跟勃隆斯丹太太通信是有充分的理由的。沉默很容易招人误会,以为我们冷漠忘恩,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______,次为________,再为________,终为________”?
【1】(甲)段文字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的家书,信中告诉儿子的关键词是:_______。
【2】根据(乙)段文字回答:
(1)傅雷认为应该如何感恩?
(2)傅雷教给儿子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3】下面关于《傅雷家书》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艺术、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
B.《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经典的“教子篇”。
C.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使这部作品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
D.《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作品,通过日记这种方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8、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节选)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在这里,有我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老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读书方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④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错在哪里?作者用此例证明了什么?
【2】④段里说,“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读完之后,你认为这“实验的精神”具体指什么?
【3】作者在③段中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
【4】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不可以被删掉,说说这是为什么?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5】从现代观念来看,“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什么?
9、作文
人总会有梦想,初中的你,也一定有着各种梦想。梦想引你接近目标,给你带来动力,催你奋斗拼搏……
请你以“与梦想同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