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承德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B.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

    C.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无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

    D.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 2、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________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 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 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C. 悠扬  宛转  沉静  自失  弥散   D. 宛转  悠扬  愉快  自失  消失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撺掇cuān duo   jūn dǎn   cuō着吃

    B. méi kuāng 装样

    C. miáo   zǎo   qī   风雪zài

    D. sù   zhě qiāo   形文字

  •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记”只叙事不发表议论,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和柳宗元《小石潭记》;“说”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如韩愈《马说》。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D.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婵娟”“黄发”“垂髫”来分别代指家乡、月亮、老人、小孩。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最后一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其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幼立志而孜孜以求。 B. 人到中年而尚未如愿。

    C. 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 D. 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

    2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以梦境写心境,上片写梦中见到的战争情景,下片写此人梦醒后悲愤的心情。

    B. 词中回忆发生在雁门西、青海际的一场战斗,描写出当时整肃的军容和浩荡的军威。

    C. “睡觉寒灯里”这句意思是说词人从梦中回到了现实中,见到的是凄凉寂寞的情景。

    D. “鬓虽残,心未灭”对比强烈,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流露了激愤心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是急促的鼓点;________,是飞扬的流苏;________,是蹦跳的脚步;________,是闪射的瞳仁;________,是强健的风姿。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喜欢用“志同道合”来形容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假如《儒林外史》中的众多人物也有手机,你认为小说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王冕会主动添加下面哪个人作为自己的好友?说明原因。       

    周进       匡超人        虞博士       杜少卿       蘧景玉( 蘧太守之子,蘧公孙之父)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安塞腰鼓》,完成下列小题。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1下列概括文段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了黄土高原养育了有无穷无尽力量的劳动人民。

    B.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壮美。

    C.写出了西北黄土高原的广阔厚重。

    D.写出了西北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落日大旗腰鼓厚土……

    2对“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与文中气势磅礴、震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气势雄伟豪迈。

    B.利用柔美的江南来反衬出腰鼓的阳刚之美。

    C.北方大汉身体强壮、生命力旺盛,沸腾着生命的激情。而南方男性比较温文柔和,不适合那种表现大开大合有气势的艺术。

    D.用江南衬托黄土高原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3对“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使用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多次使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

    B.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安塞腰鼓”的雄壮美。

    C.强调了安塞腰鼓给人的震撼感觉,给人的精神力量。

    D.夸张的手法,反复说有增强气势之感。

    4对选文后三段使用到的写作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对比 B.反衬 C.以静写动 D.以动写静

    5对“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犷、豪迈、开放的。

    B.表现了陕北高原人们的叛逆、自由和狂放。

    C.“那么一股劲”挣脱、冲破了恶劣的自然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物质、精神上的压迫,追求一种自由美好的生活。

    D.贫瘠的黄土地,闭塞的生活,让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和束缚。安塞腰鼓正是要打破这种束缚,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

    6对选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司马迁对西汉名将李广的评价。意在说明只要为人真诚,品德高尚,用不着自我宣传,自然会感动别人,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