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安康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不知其

    B.然后能自

    C.故人不独其亲

    D.故户而不闭

  •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鱼之乐。 B.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鲲之大。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他对老师的话阳奉阴违,以致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令家长气愤不已。

    B.齐白石与徐悲鸿尽管年龄悬殊,人生背景各异,艺术风格大相径庭,但丝亳不妨碍两人成为艺术上的挚友。

    C.自然界每一年的四季更替,并没有太大的质的差别,夏秋冬春,周而复始,一样的花开花谢,一样的潮涨潮落。

    D.在新冠肺疫情阻击战中,口罩诈骗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 4、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小旦”“小生”“小丑”也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C.《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封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四书”之一。

    D.把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就是游记。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行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赏析。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本诗对卖炭翁的刻画主要运用了____、心理和动作描写。

    2诗歌多处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_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出______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描写了一个卖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由此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通过描写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反映了他悲惨的生活境遇。

    C.“晓驾炭车辗冰辙”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体现了他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5)李白的《送友人》中有山有水,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三国演义》

    1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_____________

    2“鸡肋”的故事源自《三国演义》,故事中涉及的两个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故乡滋味 

    凸凹

    ⑴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

    ⑵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⑶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⑷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⑸“住几天吗?”母亲问。

    ⑹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

    ⑺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⑻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⑼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⑽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⑾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⑿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

    ⒀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

    ⒁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⒂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⒃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

    ⒄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⒅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⒆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天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

    ⒇“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

    (21)“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

    (22)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23)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

    (24)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25)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

    (26)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

    (27)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

    (28)折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

    (29)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30)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

    (31)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

    (32)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0日)

    1揣摩品味语言,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中“酸楚”所包含的情感。

    2文章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

    3根据文意,简要描述“我”眼中的“母亲”和我所见的故乡。

    “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题为“故乡滋味”,而内容以写“母亲”为主,你是怎样理解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与 相处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能说真话,诉真情;注意书写工整、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