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安康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亦名《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它收集了自西周至春秋的诗歌305篇。

    B. 《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人。《核舟记》这篇课文收录在他编写的《虞初新志》一书中。

    C.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D.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后人又称其为“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起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2、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论/蓬   眠/枯拉朽   巍然立/今为止

    B.包/   道/街头   哄堂大笑/一而起

    C.狼/慰   候/机而动   西山/利多销

    D.拨/   病/藏污纳   崇山岭/工程

  •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菲的世界》是英国作家乔斯坦·贾德的作品,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

    B.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经常通过书信指导远在波兰的儿子傅聪。

    C.《社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在文中刻画了一群鲜活的农家少年形象。

    D.《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专门以小说形式写给中学生的,作者是朱光潜。

  •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始龀、垂髻都可以用来指称小孩。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C.贵校请我做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光临,我深受感动。

    D.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蒹葭》,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白露未________________

    (2)宛在水中_______________

    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有才能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慧眼识人的人却不多。这正如《马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_________》。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___________》。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地球“流浪”靠谱吗

    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点收获大量好评。那么,这部电影中哪些说法具有较强的科学基础,哪些说法现在还只是幻想?

    流浪,并非说走就走的旅行

    《流浪地球》中最惊天地泣鬼神的想象是,利用成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帮助地球离开太阳系。这就得说说让地球离开太阳系需要多少能量了。

    “地球绕太阳运行,离开太阳系,要能够摆脱太阳的引力势能束缚,所需能量可以计算得到,大概是2.65×1033焦耳。”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分析。

    而当前人类生产的能源,可以拿全球发电量来估计。据统计,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大概是25571TWh,大约合9.21×1019焦耳。

    “也就是说,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而宇宙年龄大概是130亿年。”周礼勇说。

    总之,带着地球去流浪,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行星发动机要承担这一任务,那得无比厉害才行。

    重核聚变,目前只是科幻

    在《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实现上述任务,靠的是重核聚变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素反应,聚合成一个质量素更重的核素。重核只能分裂生成两个轻于母核的核素。比如,铀-235裂变后会成质量为95—105的元素。

    “从现代核物理知识来看,90号以上的元素有裂变趋势,10号以下的元素有聚变趋势。若要重核发生聚变,目前没理论和实现条件。”蒙大桥说。

    看来,这样的行星发动机,目前只能出现在科幻中了。

    《流浪地球》的结尾十分惊险刺激:眼看地球离木星越来越近,情况万分危急,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着燃料的空间站,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气漩涡。

    对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支招说,他有更好的点燃木星的办法:例如,可以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燃木星,毕竟核聚变反应需要使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火。

    “理论上可以,但需要功率足够强大才行。”蒙大桥分析说,按照这一思路,点燃木星的速度确实更快,但惊险程度就会少了几分。

    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

    电影里,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太阳急速老化,不断膨胀,导致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要去寻找新的家园。但是现实中太阳也会如此吗?

    从恒星的演化规律上来讲,太阳是会有熄灭的一天,不过是在遥远的50亿年之后。简单来讲,当太阳核心中的氢燃烧殆尽,生成氦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缩,释放的能量进一步升高温度,点燃核心周围的氢壳层,然后太阳迅速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

    有理论认为,太阳演化生成的红巨星非常巨大,最远能够膨胀到地球轨道。这样,水星、金星和地球都会逐渐坠入太阳而毁灭。其实,早在太阳吞噬掉地球之前,地球上的海洋早已被膨胀的红巨星烤干,不复存在。  

    凌晨(科幻作家):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更多指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而不是现有的科学理论。科幻作品的科普功能,更多是激发公众对科学产生兴趣,而不是对现有科学技术进行讲解说明。可以确定的是,国产科幻电影引起这么热闹的讨论,还是第一次。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很多观众对其中的科学情节“揪”着不放。探讨过程中,一些干巴巴的科学问题也变得有趣起来。尽管带着地球去流浪并不现实,但它所引发的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已足以令人欣慰。

    【1】作者认为带着地球去流浪并不现实,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理由。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A.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约9.21×1019焦耳,人类要用近29万亿年的发电量,才能推动地球离开太阳。

    B.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燃木星比驾驶载着燃料的空间站点燃木星方法更好,但在感官上不够刺激,因此电影《流浪地球》选用了后者。

    C.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重核聚变没有理论基础,因此不可能实现。

    D.科幻作家凌晨认为科幻作品中的科普功能,是为了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的,因此更注重科学思维和方法,现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不重要。

    【3】大志和小志就本文的说明方法展开热烈讨论,请根据语境补全他们的对话。

    大志:这篇文章的理论看似深奥,但我们能读得懂,因为他运用很多说明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知识,我很喜欢。例如文中“铀-235裂变后会成质量为95—105的元素。”就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重核的铀裂变成两个95-105的元素,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重核只能分裂生成两个轻于母核的核素,通俗易懂。

    小志:是的,文章中还有别的说明方法,例如这句“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而宇宙年龄大概是130亿年”,

    【4】这篇文章准备刊登在《中学生天地》杂志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

    A.地球“流浪”靠谱吗

    B.地球脱离太阳系需要的条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尝过酸甜苦辣,我们领略了山肴野蔌的芬芳;走过春夏秋冬,我们体会了树木花草的芬芳;读过诗词歌赋,我们欣赏了美文佳作的芬芳;辨过是非曲直,我们感悟了立德树人的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要抄袭他人的文章。5、书写要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