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表达无误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倡议顺大势、得民心,促使一大批合作项日落地生根。
B.在学习中,我们应培养自已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科普帮帮忙》旨在以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大众科学地生活为目标。
D.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在台上那群演绎苗旋芦笙舞的小伙子身上。
2、下面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眼框 风情画 叹为观止 张灯接彩
B.震撼 乌蓬船 人情事故 川流不息
C.绚丽 马前卒 天衣无缝 袖手旁观
D.皎洁 物侯学 不修边幅 自园其说
3、傅雷用( )来指导儿子的艺术修养。
A. 教授钢琴 B. 听音乐 C. 书信的方式 D. 学美术
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
B.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C.在“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中,“似的”“和”“在”分别是助词、连词、介词。
D.更加坚强、生日礼物、安排任务、大家唱歌,这四个短语分别是补充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魏万①之京
李颀 唐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声④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①魏万:又名颢。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②关城:指潼关。③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④砧声:捣衣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作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
B. 首联作者先直抒胸臆,写魏万的离开,后写“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这种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巧妙。
C. “云山况是客中过”,照应第一句。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
D.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暮春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E. 尾联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要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
【2】诗歌的颈联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该联运用的艺术手法。
6、默写。
(1)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
(3)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不必为己。
(4)是故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
(5)《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虽有嘉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道之行也》一文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道之行也》是一片名文,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 的,“书”指的是 。
(2)《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 。
(3)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8、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5)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在第(1)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第(2)段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3】请根据第(3)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
【4】选文第(4)、(5)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时时刻刻都在面对,面对是人生的经历,面对是人生的态度,面对也是成长的机遇。有时会面对繁花似锦,有时会面对平川坦途,有时也会面对荆棘丛生,有时也会面对崎岖险滩……
面对,勇敢地面对,我们的人生才会精彩;面对,勇敢地面对,人生的路才会更远。……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要求:(1)题目自拟;(2)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3)有真情实感;(4)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5)不少于600字:(6)文中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