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可以观其“形”而得其“意”,如“日”“月”等象形字。
①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②因此,汉字引发我们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③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以想象出这字的意义。
④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能使人产生想象和联想。
⑤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
A. ④⑤③①② B. ②④⑤①③ C. ④⑤①②③ D. ③⑤①②④
2、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这样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这句话值得每一个人去深思,面对A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一个有担当的人,无不把社会责任扛在肩头:电子通讯巨头华为老总任正非B白手起家,担负起民族企业新兴重担;八十三岁的钟南山院士C目空一切,挂帅亲征,担负起亿万人民的生命重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身体力行,D因地制宜,担负起全人类远离饥饿的温饱重担……
A.风云变幻 B.白手起家 C.目空一切 D.因地制宜
3、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 。
A.我们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B.啊,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啦!
C.我们还不会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D.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的作者是当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贺敬之,这首诗采用山西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使用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山西风情。
B.《马说》是唐代韩愈的一篇杂文,“说”是“谈谈”的意思,是一种议论文体裁。全文用了借物抒情的方式,对统治阶级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抨击。
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出自《庄子》的成语有鹏程万里、越俎代庖、游刃有余和井底之蛙等。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关雎》就属于“风”,而《蒹葭》属于“雅”。
5、阅读《国风·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
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①,莫我肯顾。逝②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③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②逝:通“誓”。③爰:乃,于是。
【1】下列诗句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句是( )
A.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B.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C.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D.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说说你对“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中“逝”字的理解。
【3】这首诗采用了“比”的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6、根据提示默写。
①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③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⑤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敢随俗的高洁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填空:挪威作家_______________创作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朱光潜先生的《_______________》是他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
(2)对《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及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
B.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仅仅是指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
C.在这些家书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在音乐艺术道路上成长的问题。
D.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希望孩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E.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
(3)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多次谈及儿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哪些问题?说出其中的两个。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各题
冬韵
①十二月,冬天彻底拉开它的大幕,正襟危坐。那些严寒中的生灵都已准备妥当,开始接受它冰冷的训令了。
②清晨,太阳升起时格外庄严,殷红布满整个东方的山脊,在冬日短暂的白昼中,这是最神圣的时刻,天空在十二月犹如一个安静的处子,它收起了电闪雷鸣,不再对土地叫嚣,天地一时达成和解,再也不用对那些肆意招摇的植物颐指气使。暴躁的猪獾在艰难地吃完河边的最后一批根茎之后,沮丧地离开了,冬天把几乎所有的宴席全部解散。现在,是天和地畅谈的庄严时刻,那高悬的蓝空,以从未有过的平和之态俯瞰大地,阳光以更精纯的色质倾向原野,草木、鸟雀不再接受它的温度,我的心仿佛也被带入到那浩渺的天空中聆听晨曦的谆谆教导。
③寒流在十二月接踵而至,整个高原犹如矮下去一样。风开始肆虐,朝高地猛吹,登上任何一个制高点,远处沉闷的“唰唰”声一阵接一阵从光秃的树枝间袭来,又向远处掠去。
④冬天的风是矫健的。行走在这儿,身体任何裸露的部分都会被无情地告知,让人瑟瑟发抖,仿佛必须蜷缩在思想的深处才可获得温暖。不论什么树木,在这个时节,几乎都成了一色,不走近观察,无法辨别。这不是一个发表自我的日子,是寒风执掌大自然政令的时期,那激起自我意识的暖流还远在后头。但寒风对树木来年哪一枝焕发生机都了如指掌,树上的枯枝碎屑不时被清理而掉落下来,厚厚的堆积成一层,它要为春天的新芽疏通路障。无论沟壑,还是渠湾,都会被透明的阳光从早到晚一一光顾,不会有哪一块被忽略。凛冽的风和明亮的阳光是构成冬日的主要内容,前者像严厉的父亲,鞭策、激励我们接受考验、鄙歪弃邪,后者则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自始至终用温情滋养着我们。
⑤在十二月,大自然会毫不吝啬地把阳光抛洒下来,从南到北,都盛满了澄明的光瀑。先前被烟霾尘封的寰宇,现在,开始热烈地欢迎新世界的到来。清晰、透亮的自然界都在为步入下个纪元而容光焕发。目及这辽远的高原地质,一座座雄浑的山峰延绵无际,清晰可辨,就连山崖上的光影都折射出分明的性格,这些山体的巨大棱角要尽情欣赏它自己不屈的气魄了,现在是它们展示其骨骼和力量的时刻。
⑥只要站得够高,就可以望得更远,胸怀也一下子无比豁达起来,浑身暖烘烘,阳光中仿佛蕴含着警醒的颗粒。站在这阳光浸满的世界,无形中充满了强烈的伟人情怀,再不必耽于世俗的纷扰和纠葛了,此刻,我和大地都披上了这荣耀的光辉。
⑦十二月是自然在一年中驶向终点的最后一班列车,它放缓了速度,不会有任何事物被丢下,所有细节都会被以最精简的方式保留,如同远游者浪迹他乡的行囊。置身于十二月的荒野,那些儿女情长被冬日的筛网一并抖落,一种更直接、更永恒的思想浸透着我的骨骼。
【1】文中多处描写风,你能说出冬天的风有什么特点吗?
【2】选文开头说“那些严寒中的生灵都已经准备妥当,开始接受它冰冷的训令了”那些严寒中的生灵是怎样接受“冰冷的训令”的?
【3】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说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天空在十二月犹如一个安静的处子,它收起了电闪雷鸣,不再对土地叫嚣,天地一时达成和解,再也不用对那些肆意招摇的植物颐指气使。
【4】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疏通路障”指的是什么?
【5】有人说“阳光”是本文的文眼,请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补全题目,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