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jūn) 两颊(xiá) 晦暗(huì) 恬静(tián) 风雪载途(zǎi)
B.蓦然(mù) 纨绔(wán) 蕴藻(zǎo) 脑畔(pàn) 悄怆幽邃(qiǎo)
C.归省(xǐnɡ) 雾霭(ǎi) 冗杂(rǒnɡ) 连翘(qiào) 销声匿迹(nuò)
D.怅惘(chàng) 神龛(kān) 撺掇(cuān) 迁徙(xǐ) 气势磅礴(páng)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现代中学生就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且要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目空一切的气势。
B.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慢慢地变了:变得听话而不再故意作对,遇事能心平气和地商讨而不再强词夺理。
C.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D.随着央行年会大幕的拉开,美联储两位官员在央行内部如何看待低通胀数据的辩论中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立场。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②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⑨这绝非危言耸听。
④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⑤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
A.④①③⑤② B.④①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4、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个句子是感叹句)
B.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邓稼先是开拓者”)
C.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这个句子有语病)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这个说法有误)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①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③。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②蛩: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1】这是一首五言____,尾联化用了____的典故。
【2】结合首联和颔联,简要分析这首诗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3】颈联和尾联反映诗人心境怎样的变化?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④岱宗夫如何? 。(杜甫《望岳》)
⑤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 ”。
②《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在铠甲上,一片金光闪烁的句子是“ ”。
7、苏轼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如果让你从必读名著《傅雷家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部重新阅读,你会选择哪一部,并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说说理由。(120字左右)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锄头·镰刀·石磨
董国宾
①锄头、镰刀和石磨,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我更是感到熟悉和亲切。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在这些过往的事物里似乎看到了根脉和故土,产生了与生俱来的眷恋和怀想。
②逆着时光追赶,抵达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零乱的草房横在一片土梁上。早晨、午间和傍晚,每座茅舍的烟囱里都飘出袅袅炊烟,它们呼应着升上天际,村庄里到处弥散着柴草燃烧后的淡淡糊糊的气息。我的家人和乡邻,在这里不挪窝地过了一辈又一辈。他们在土里刨食,与柴草相伴,用锄头、镰刀和石磨,打磨着时光和岁月,在柴米油盐里艰难而快乐地度年月。
③记忆里,父亲整天和锄头在一起,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往地里赶。到了田间地头,袖子一卷,“哧溜”钻进地垄里。锄草,松土,浇水,施肥,一垄一垄地往前移,再从地块的那头返回来。父亲的身影从南头移到北头,又从左边移到右边,一大块地眨眼间就在父亲的锄头下变了样,一块又一块泥土翻了个身,褐黄的颜色呈现在天空下,散发着浓郁的乡土味。父亲一辈子都在和锄头打交道,一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这件事做完了,下一个年头还要重复做一遍。父亲的青年、壮年和老年,父亲一生的时光都在锄头挥舞的岁月里长大和变老。
④父亲用过多少把锄头,我记不得了,曾有一把长一米半,锄把是一棵核桃树的树干。父亲一出门就带上它,起早摸黑到田里去干活,将它插入土地,翻起土层和草皮,回到家里,竖在院墙的拐角处。那锄头的锄把磨得光亮又圆滑,锄刀明晃晃的,刀口中间有一个豁口。10岁的我走过去,用手拭了拭那豁口,心里直发悚,好家伙,什么东西使它变成这样,它真是一头能出力干活的牛!在一次次不停歇的劳作中,父亲的锄头一点点磨亮了,又一点点磨损了。在过掉的时光和岁月里,父亲走过的地方,都有锄头的影子在晃动。
⑤乡村生活里,镰刀和锄头都埋头干农活,锄头使庄稼快乐地长大,而镰刀挥舞的时节,乡亲们便迎来了丰收和喜悦。父亲锄草、施肥和耕种,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劳作。庄稼有了好收成,父亲就找来镰刀准备收割。田野上小麦熟透了,一棵棵麦子挺得很直,麦穗饱胀欲裂,父亲先是磨镰刀,然后再把它们收回仓。他有节奏地晃动着臂膀,镰刀在磨石上发出“沙沙”的响声,每磨几下,就在刀刃上试试手。无比锋利了,父亲猛地站起,响雷似的喊道:“明天下地收庄稼喽。”锃亮的镰刀当中,有一把为父亲专用,刀柄很长,上面缠了一层丝线,刀身优美地弯成弧形,在一年年的收割中,父亲用它收获了多少金黄的麦子,流了多少汗,没有人去想过。
⑥麦浪像个金色的沙丘拥向天际,又从天际拥过来。麦浪的一角,父亲一镰刀一镰刀地收割着自家的麦子,虽然这是个慢活,但他动作麻利又娴熟,我躲到一边闲散一会儿再跑回来时,他身后麦子已倒下一大片。父亲直起腰来,回头看上一眼,兴奋地说:“今年收成好,咱农民有指望啦。”话还没说完,他心思又沉重起来,慢吞吞地说:“李海的庄稼遇上了病虫害,他家的口粮不知够不够。”镰刀能给人带来喜悦,但不是每个庄稼人都高兴得起来。
⑦庄稼收获了,乡亲们就用石磨磨成面粉。在庄稼人的生产和生活里,锄头、镰刀和石磨,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家什,不可或缺。昔日的农家院落里,几乎家家都摆放着一盘石磨,它们从岁月的深处走过来,打磨着乡下人简单的日子和时光。石磨构造并不复杂,它由上下两个磨盘组成。磨盘用石头打造而成,靠近边缘凿有一个鸡蛋大小的添谷孔。谷物通过添谷孔流入磨膛,均匀分布在四周,通过转动,被磨齿磨成面粉,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再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盆或瓮里。
⑧石磨像头任劳任怨的牛,磨豆子,磨高粱,磨小麦,什么活都干。母亲常常一大早就起床,把金黄的玉米倒进磨孔。父亲力气大来推磨,石磨沉重地转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嗡嗡”声。炊烟升起来,母亲把磨好的细面做成面饼,日子就这样一步步地走过来。在忘不掉的记忆里,庄稼收成好,石磨磨出的细面多,乡亲们就有饭吃。但发生自然灾害后,石磨就磨不出面来,乡亲们只能忍饥挨饿。石磨啊石磨,这既温暖又令人无奈的石磨。
⑨锄头、镰刀和石磨已成为一段历史和记忆,但它还是一段走过来的路。这段路酸楚又漫长,但最踏实和厚重。回头看一看过往的锄头、镰刀和石磨,我仿佛看到祖辈们从岁月的那头挺着胸走过来,一步步把我们送进了新生活。
【1】本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无比锋利了,父亲猛地站起,响雷似的喊道:“明天下地收庄稼喽!”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文章第⑧段中“石磨啊石磨,这既温暖又令人无奈的石磨”一句中的“温暖”“无奈”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9、作文
题目:这里也有乐趣
要求:注意写出文体特色,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