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
B.《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三篇课文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有《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机器人系列》等。
D.“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2、下列句子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囿于语言的隔亥,洋人只能欣赏器乐。
B. 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来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
C. 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薇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
D. 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心怀恬淡,一生与世无争,醉心于读书、写作、翻译。
B.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苍蝇”,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C. 今年的中华经典诵读文化艺术节,我县多个作品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鲜活的内容获奖。
D. 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这耸人听闻的的浪费让人们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4、下列有关内容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因籍贯、名、字、官名、世称等,古人称谓各有不同,如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白居易因字乐天,世称“白乐天”;杜甫,因官世称“杜少府”。
B. 狗皮膏药是指药膏涂在小块狗皮上的一种药膏,疗效比一般膏药好。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这种膏药来骗取钱财,因而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
C. 写游记要抓住最富有特征或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这样才能令人难忘。如《壶口瀑布》中以多种修辞,着力表现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
D. 演讲的类型很多,但大都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为了增强演讲的感染力、说服力,演讲者往往会借助一些语言技巧来吸引听众,引起共鸣。
5、阅读欧阳修的《五绝·小满》,完成下面小题。
《五绝·小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2】请赏析“笑”字妙处。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_________》)
(5)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6)上下千年,往圣先贤始终憧憬并追求着“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家园。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①《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
②在这封家书中,傅雷因为_________________多次提到莫扎特。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甲)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有删改)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根据对太阳和自然界的观察形成的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知识体系。反映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七十二物候基于二十四节气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战国至西汉期间《逸周书·时训解》中首次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为七十二物候:以五日为候,_____________,六气为时,_____________。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乙)。
(选自陶妍洁《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有删改)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对照图(春季部分)
(材料三)
德国人伊纳早在1859年就建议把一年分为八个物候季节。其他物候学者也主张这样划分,并且认为它必须从当地植物种属中选出适合于这目的的植物用来说明各季的特征。这样的分季,用之于农业生产,(丙)是显而易见的。
以多年日平均气温和多年物候现象的平均日期为指标,北京全年共分为十一个季段。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了便于安排农活的一种新的日历——自然历。
北京自然历(部分)
月份 | 物候现象 | 平均 日期 (日/月) | 观测 年数 | 最早 日期 (日/月) | (年份) | 最晚 日期 (日/月) | (年份) | 多年 变幅 (天数) |
仲 春 | ||||||||
| ||||||||
4月 | 榆树始花 山桃始花 加拿大杨始花 连翘始花 杏树始花 玉兰始花 探春花始花 小叶杨始花 碧桃始花 | 19/3 29/3 2/4 2/4 4/4 4/4 5/4 5/4 6/4 | 12 24 13 7 24 13 5 9 6 | 9/3 18/3 25/3 30/3 25/3 25/3 2/4 25/3 2/4 | (1976) (1963) (1968) (1973) (1975) (1963) (1963) (1973) (1975) | 29/3 8/4 11/4 4/4 13/4 15/4 10/4 20/4 12/4 | (1964) (1964) (1964) (1976) (1957) (1964) (1976) (1965) (1976) | 20 21 17 5 19 21 8 26 10 |
自然历制作后,自然现象的顺序不会改变,人为的耕作制度改变时,只是农活日期有了改变,仍可根据自然现象作农时预测。在没有气象记录的地方,根据自然历和当年的物候观测,即可预测农时。不仅如此,反过来还可由物候现象推算温度的高低。这对于农业生产有很多便利。
(选自宛敏渭《论北京物候季节的划分与农时预测》,有删改)
【1】结合语境,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只填序号),使文意准确连贯。
①必然性 ②必要性 ③重要性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的文字与图片,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两个恰当的句子,分别说明候(物候)和气(节气)、时(季节)和岁(年)的对应关系。(句式要与前文保持一致,每空限4个字)
【3】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农业气象预报也更加及时准确,但从二十四节气到七十二物候,再到地方的自然历,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析物候观测不可替代的原因。
9、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善始容易,善终难。”伟大的灵魂,常常寄居于平凡的躯体。当坚守成为了一种习惯,当逆向出发成为了一种常态,其实是责任融入了自身的血脉。天若有情天亦老,但沧桑中自有温情长存,风里雨里还有那无数可爱的身影!
请以“最美的身影”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600字以上;
(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有真情实感;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