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龟裂(guī) 糜子(méi) 悄悄(qiāo)
B.脑畔(pàn) 斡旋(wò) 两栖(xī) 风雪载途 (zài)
C.羁绊(jī) 闭塞(sè) 褶皱(zhě ) 大彻大悟(chè)
D.垂髫(tiáo) 帷幕(wéi) 衍射 (yăn) 销声匿迹(l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C.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D.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踌躇 颓唐 盘旋 唯妙唯肖
B.虬枝 洗涤 慰勉 和言悦色
C.罅隙 蔓延 劳禄 无动于衷
D.映衬 消逝 簇拥 春寒料峭
4、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因为还没到壮年,故称弱冠;十三四岁的女子像豆蔻花儿,故称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B.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表现重阳习俗的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
C.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了“干支纪法”。如“甲午战争”“晋太元中”“辛亥革命”都涉及到了干支纪年法。
D.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每个季节的第一个节气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5、喜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①眠。
笑摘园蔬漉②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
[宋]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释】①牸(zì):母牛。 ②漉:滤。
两首诗都写“雨”,所描写的场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4)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艳丽,描绘出桃花源的绝美景色。
7、名著阅读
文段一: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文段二:
你素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1)以上这两段文字,摘自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写给儿子 的信,信中他从哪些方面对儿子进行了谆谆教导?
(2)古往今来,一部部家书感人至深,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梁启超的《梁启超家书》、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等,这些家书都体现了良好的家风,请你从家书和家风的关系,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8、阅读《民国老课本美得让人惊艳》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民国时期曾发行了6000多民国儿童课本,它们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老课本中的一课只有一个字,叫作“人”,还有一幅画,画着一家人。人是生活中的人,有着极为平常的情感,人不能离开父母兄弟,亦不能不先立定自己。
“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寥寥数语,全是白描,只是把针头线脑的字,集中起来给孩子认识,但“慈母手中线”的唐诗意境,却翩然跃于纸上。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最后一句,突然一转,那只羊就变成了哲学家,生活的审美和悄趣一下流淌出来。
“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一十四字,道出生命的庄重。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已而利人,善哉。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大哭。
母日:“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小事情,大道理!浅显但不浅薄,简约却不简单。
“天初光,月初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一个小孩打开窗户眺望远方,天边一轮明月透过薄云升了起来。此番情景,不禁让人想起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哪怕是一本地理教材,也编得让人拍案叫绝。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记忆,各个省份都用趣味的形象,进行比喻。各省形状的比喻,也让人绝倒。“山东,如跪倒的骆驼,陕西,如风中舞着的美女。”
如何向孩子阐释地球是圆的?民国地理老课本是这样教的——
王生不明地球的形状,他哥哥对他道:地圆像皮球,所以我们叫他地球。试立在海岸,远望来船,必先见桅杆,后见船身,这便是地圆的实证。
再辅以配图佐证:
人在岸上望海船,见甲船全身时,乙船只见桅杆,丙船则全不见,可证地为圆形。
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这样的地理,是不是充满了趣味和想象力?
民国时期的文字,清新质朴,却极具意象之美,让人感受到母语久违的自然和张力。
“我的住家,住在山下。前门种树,年年开花。后门种竹,枝枝粗大。屋左有田,种豆种瓜。屋右有池,养鱼养虾。日出工作,日没回家。一家大小,快乐无涯。”与世无争,朝作而暮息,一个千年流传的世外桃源。
(选自《青年文摘》)
【1】阅读文章,概括民国老课本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表达作用?
【3】结合你所用的语文课本,说说它们有何特点?
9、________常驻我心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