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温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桢(zhú   出类拔cuì   遗骸   相辅相成

    B.   风雪途(zǎi   枯躁   不知所措

    C. 洄(shù   默不语(jiān   抉择   自园其说

    D. méi   挑拨离jiàn   开辟   消声匿迹

  •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他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主要作品《陶渊明集》。

    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漠不关心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B.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里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C.建设“美丽乡村”,目的不仅在于改善乡村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更在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D.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杜鹃花展在日照举办,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趋之若鹜

  •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B.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C.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D.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词赏析

    卖炭翁

    杜甫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7)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8)《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闷,也切勿隐瞒,别怕受埋怨。一个人有个大二十几岁的人代出主意,决不会坏事。你务必信任我,也不要怕我说话太严,我平时对老朋友讲话也无顾忌,那是你素知的。并且有些心理波动或是郁闷,写了出来等于有了发泄,自己可痛快些,或许还可免做许多傻事。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

    (1)以上文段选自《 》,这本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

    (2)这位父亲在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根据上面的文段及阅读积累说说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理解

    桐花满地

    雪小禅

    ①起初,我是不喜欢桐花的。

    ②桐花命贱,粉不粉艳不艳的,大朵大朵地开着,形状也散。因为大,觉得没了形似的。更有那颜色,有灰败的暗在里面,所以,我初见桐花,便觉得不是我的花。只因为它没有灵性,好像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

    ③后来喜欢了看电影,发现电影院里有几棵泡桐,高大健硕,足有几十年了吧?三四月间,一树一树的花开,粉灰色的桐花开遍了天空。我恰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一下子惊艳过去。

    ④那是故乡的老电影院,院子里因为有几棵泡桐,显得鬼魅而虚幻。我常常和同学跑去看电影,当然是要逃课的。电影票两毛钱一张,今天是粉的明天是蓝的,细细的长条,前面印了座位,多少排多少号,后面是日期。我们偶尔也逃票,如果当天恰好是蓝色的票,而我们前几天恰好用过蓝色的票,于是混进去,感觉占了极大便宜。无限的快乐,贼的快乐。

    ⑤那时玲是我的蜜友,她总是与我一起跳过一中的墙去看电影,有时去得早,就捡几朵桐花放到书里。玲说,这花要是不败该多好啊。这句话多傻啊!我笑话她总是说傻话,她又说,花无百日红。

    ⑥后来她转学走了,我一个人再去看电影时总是会想起她。

    ⑦我把桐花夹在信里寄给她。我问她,你那里有桐花吗?问她的时候,她就哭了。因为我发现,信纸是湿的。

    ⑧每天上学都要过电影院,我总是不经意地扭头看那些泡桐,春去春回,看了三年。我离开了故乡,从此再也没有回去。小城的桐花,已散落在记忆的河岸上,桐花穿过两岸光阴,只是无比的凄美。惨绿的少年就那样一挥而去。

    ⑨再回故乡,却不见了桐花。

    ⑩电影院早就黄了,于是拆掉,盖了商城,里面无限的热闹。电影院不复存在,当然也没有桐花了。正是人间四月天,我却惶惶然,好像失了什么,无限地惆怅。

    后来同学聚会,说起那时偷着去看电影。有个男生说,我那时暗恋一个女生,送了票给她,站在梧桐树下等着她,说好了七点见的,她一直没有来,真是叫我立尽了梧桐影。然后他转脸问我:你记得那里有几棵泡桐吗?

    我差点泪湿。

    后来,我发现我所在的城市里,教育局院里有一棵巨大的梧桐树,大到快要占半个院子,就一棵,在门口,枝繁叶茂。四月天里,我每天刻意去看它,今天还是花骨朵,明天就开了一朵,过不了几天,满树的花全开了,一片片的花在风中摆动着。那么一树桐花,近乎招摇。

    可惜花期是这样短,没有几天,就纷纷地落了,落了一地,到处是大朵的花,如果再有雨,那一片桐花满地是让人惊艳的。

    多年之后,我和玲再度联系上。她没有考上大学,一个人在异乡奔波,不停地在路上奔波。下岗失业,做生意赔本,失恋离婚,玲的命运一波三折,但她却没有抱怨过。我想起桐花,那样努力地开着,不好看,可是,为了春天的到来,一直努力着。

    我问玲还记得我寄给她的桐花吗?她在电话中说,已经干掉了,没了颜色。可是,她一直留着。因为,上面有光阴的痕迹。

    还有一次去开会,我觉得闷,出来透气,在窗口,忽然看到了桐花。一枝枝伸展着,在三楼的窗前,那些桐花几乎伸手可及。天正在下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地上有一片落花,真是桐花万里路。我伸出手去,摘下一朵,那朵又软又绵的桐花,就在我的手上,上面有雨露儿,颤抖着,微张着,这是一朵还没有完全开的花,还有着青涩的美。我捧着它,想起与桐花的初见,我并不喜欢它。如今,与君再相见,我心中,俱是欢喜的花儿,一朵、两朵地开着,桐花满地。我记得故乡的桐花,也更喜这眼前的一朵。

    我给玲发了一条短信,玲,有空回来看桐花吧,它们又开了呢。

    玲很快回了短信。她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还当去跳墙偷看电影的少年吧。因为,那里,有我和你的桐花万里路。

    1在本文中,作者分别写了在什么地方看桐花?每次看桐花时,心情有何不同?请加以概括。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3简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体会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自然的山川草木分化使人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我们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喜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   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600字以上;④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