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平潭综合实验区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翩翩起舞 娓娓道来 历历在目 千山之巅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B.江都区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乡村”活动,让更多的人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树立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C.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揽子“硬核”举措,将“六保”作为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让海内外看到了中国战胜困难的实招。

    解说: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很多人都说现在孩子娇生惯养,真是有点冤,像我的自理能力就很强,做起事来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解说:这句话没有用到比喻的修辞。

  •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儿时一些记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D.《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 3、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夸张)

    B.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设问)

    C.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拟人)

    D.两千年来,汨罗江努力平息巨浪,好让屈子孤魂慢慢靠岸。(比喻)

  • 4、下列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学过的课文《小石潭记》《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记”“说”“歌”都属于古代文学体裁。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

    C.傅雷先生既是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在《傅雷家书》中,他首先强调的就是一个年轻人如何成才的问题。

    D.《恐龙无处不在》是阿西莫多的一篇科普说明文,题目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揭示了文章的内容。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宋)元好问

    (小序)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诗词常常讲究照应,本词中“_______”照应“荷叶荷花”,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2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与友人团聚的欢乐,也有深沉的怀念。

    B.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惬意。

    C. 下片抒情,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D.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5)《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带“云”字的上下连续的两句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他幔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的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17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以上内容出自长篇小说《   》,“老弟”指的是  

    (2)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这段文字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历程?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现代文阅读理解

    令人喜爱的小蒜

    段吉雄

    ①正月才过,风还嚣张地在田野上撒野的时候,农人用粗手往地上一摊,底层深处的温度就顺着喷张的脉搏,传到了蓄势待发的地面上。树丛中,田埂边,万籁俱寂。地下深处,一颗细小的种子感知到了徐徐向上的地温,舒适地翻了个身,伸出细长的腿,向着那温暖的地方觅去。

    ②立春后的第一场雨踩着碎步蹁跹而至,滴在僵硬的土地上,顺着地缝就滑到地层深处,雷声把大地彻底从沉睡中催醒,声音掠过山峰,满眼的沧桑一夜间褪去,新生的力量萌发出来。人们的目光都聚焦于这喧腾的大场景,没人发现那粒最先苏醒过来的种子偷偷钻出了地面,嫩黄的一片如针叶般粗细。狭窄的叶子被风和阳光染成了绿色,地下球茎经过半个季节的磨炼长成了小拇指盖般,今后也就这么大了。(A)

    ③小蒜,这种从《诗经》里走出来的“薤白”,抖落了一身的沧桑,携裹着地层深处的气味,泼辣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在冬天漫长的时间里,饭桌上的颜色和对面黢黑的山峦遥相呼应,辣椒也变得干枯,面色寡淡地悬挂在厨房的墙上。即使是初春,青色也是饭桌上难得一见的偶遇。大葱、蒜苗倒是可以点缀,但惜地如金的农人恨不得把麦子种到锅台下,哪能腾出地方给它们?(B)只是在农忙回家的路上偶然一瞥,那一簇细弱的绿色才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

    ④春雨旺盛的时候,小蒜散发出的气味让飞鸟虫兽避之不及。因此,小蒜很少受动物侵衾,无论是生长在荒山野岭,还是田间院落,它都亭亭玉立,完整无损。(C)

    ⑤人们趁着湿润上山来了,有大人,也有小孩、提着篮子,手上还拿着小铁锹。母亲把小蒜周围的土刨开,看到埋藏在地下雪白的茎,再用手轻轻一提,亮晶晶的蒜瓣就出来了,下面还拖着几条细长的根须。

    ⑥小蒜进入农家,人们把这大自然无偿的馈赠洗净剁碎,和寂寞的辣椒拌在一起,饭桌上顿时生机勃勃起来。春天的气息,热烈的劲辣,让人血脉喷张,一根细细的小蒜能吃出丰收季节的恣意和畅快。有时候,我们薅得多了,母亲会在做面条时用它替代酸菜撒在锅里。再加上几滴香油,那青色的碎末和油珠漂浮在面汤里,碗里有太阳跳舞的影子,温暖,澎湃,充满了希望。啜一口面汤,小蒜葱郁的气味中夹带着呼啸的山风,铿锵的雷声和大地翻身的声音。

    ⑦几番春雨过后,地里的野菜开始蓬勃起来,蒲公英、灰灰菜、马头兰、奶浆草此起彼伏,一茬接一茬地渲染着春天的姹紫嫣红,也冲击着人们富裕的味觉和饭桌,小蒜慢慢地从农人忙碌的身影中淡出。(D)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

    (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19.4.29,有删改)

    1“沧桑”是沧海桑田的略语,多形容世事变化很大,请你根据语境解说第②段加点词“沧桑”与第③段加点词“沧桑”分别是什么含义。

    2说说第⑥段划线句子是什么意思。

    3结合语境品味语言。

    (1)“在冬天漫长的时间里,饭桌上的颜色和对面黢黑的山峦遥相呼应,辣椒也变得干枯,面色寡淡地悬挂在厨房的墙上。”(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大葱、蒜苗倒是可以点缀,但惜地如金的农人恨不得把麦子种到锅台下,哪能腾出地方给它们?(“恨不得把麦子种到锅台下”,这种不合常理的想法反映了农人什么生活状态?)

    4选文第⑦段写“地里的野菜开始蓬勃起来,蒲公英、灰灰菜、马头兰、奶浆草此起彼伏”,提到这些野菜对描写“小蒜”有什么作用呢?

    5课文《一棵小桃树》叙述了一棵小桃树的来由、发芽、长大、开花以至横遭风雨的经历。下面两处描写的句子分别出自课文和选文,请分析作者对“小桃树”和“小蒜”的不同情感。

    ①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②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

    6下面这句话放到文中ABCD的哪一处最合适?

    “小蒜生长在林间地头,随遇而安,也不用人们照顾,甚至人们都发现不了它的存在。”

    7诗作中,作者常常借物抒情,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就是借植物的品性歌颂赞美人的品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草,在接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你的世界也处处有陪伴倩影,你也有许多时候享受陪伴的美好。

    请你以“在陪伴中生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