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上海一模]上海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收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自然更多一些。

    B. “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各地各部门需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切不可目无全牛,否则改革之路会越走越窄。

    C. 古往今来,生来死去的人何止恒河沙数?真正的大诗人和大画家却是可以一口气数得完的,真正的文化大师更是屈指可数。

    D. 《朗读者》,一档开播即火的节目,再次让董卿成为炙手可热的屏霸,为这个端庄大气而又满腹诗书的女子圈粉无数。

    E. 在贵州贵定县支教时,武汉大学的学生赵小亭不幸被山石击中头部而牺牲,年仅20岁,对此家中的亲人都悲痛欲绝,真是百身何赎啊!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 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 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 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本公司大厅里设有服务台,今天老张很荣幸地被我单位聘为顾问,请各位届时与他会面,并欢迎各位朋友前来咨询。

    B.小王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里丢失一本《城南旧事》,如有拾获,请从速上交。”

    C.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万分满足;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你们的聆听!

    D.他在请假时与老板发生了争执,老板说如果旷工就扣一个月的工资,还说如果辞职就得先打报告,批准后方可离职。

  •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农民工用自己的勤劳与努力在城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养老、医保、教育等一系列________在户籍上的福利,却让他们永远都是城市里的异乡人。________春节来临,他们只有再次返回家乡,因为只有在家乡,他们才能够踏踏实实地感觉到作为一个独立、有尊严的人的________。

    A.附加 恰好 利益

    B.附着 每当 权利

    C.依附 正当 权力

    D.依托 每次 权益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对你格外垂青,是因为你身居卑位,却能屡吐高论,说来实属不易。

    B. 李雪莲上访并不占理,王公道对她屡屡挡驾,反而亵渎了法律的尊严。

    C. 十年前我们萍水相逢,未及倾诉衷肠就各奔东西,如今再会,真是久仰了。

    D. 我斗胆向您提出心中的若干疑惑,其中不乏陋见,实属冒昧,见笑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春节,央视的一档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火爆荧屏,用音乐传唱经典诗词,清风扑面。《经典咏流传》带领观众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再次印证了当代国人的“诗心不老、情怀依旧”。

    诗词作为民族文化精粹,是中华文化最具韵味的思想和情感载体。古代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韵飘洒醉长安。“诗乐舞混沌不分”,歌唱性是中国古典诗词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今天文学殿堂中璀璨夺目的优美诗词,起初大多是流行于秦楼楚馆、闹井酒肆的流行歌曲。从“壮士一去令不复返”的悲歌长铗,到“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幽怨琵琶,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凉秋玉箫,诗词与音乐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在浅唱低吟中做到了雅俗共赏。

    从诗词源流的角度讲,《经典咏流传》的唱响既是一种节目形式的创新,又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回归。其实,反过来讲,这些年的很多流行歌曲,也把古典诗词运用到现代歌曲之中,像《东风破》《敦煌》《千年之恋》等,将古诗词中的唯美意境转化为现代生活场景和音乐表达,让人如沐古风,思绪飞扬。这也启示我们,文化的创新不能只往前看、往外看,有时候还需要往后看,从老祖宗那里汲取营养,也会有“脑洞大开”的惊喜。

    文化的传播要会讲故事。诗言志亦叙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气势磅礴的长征组诗,把气吞山河的红军历史告诉世界,传给后人。讲故事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传播力和引导力。其中袁枚的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朋友圈热传,汇聚了满满的正能量。“苔花如米小”的传唱,讲述了乡村教师和山里孩子的励志故事,听者动容。把故事融入文化,把今天的中国故事讲给人听、唱给人听,这也是一种文化软实力、巧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并不抽象,要靠优秀作品的唱响来体现,也要靠创新创意的畅想来催化、孕育。新时代需要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好作品,为建设精神家园提供坚实支撑。有一以贯之的立场坚守,有天马行空的精巧构思,通过脚踏实地的艰辛努力,一定能实现文化元素与艺术形式的完美对接,让我们的文化产品更加异彩纷呈、绚烂多姿,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摘编自楚生《经典咏流传:文化的唱响与畅想》,2018年3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咏流传》是一档用音乐传唱古今中外经典诗词的文化节目,很受欢迎。

    B.起初大多是闹井酒肆的流行歌曲,经过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就是中国古典诗歌。

    C.古代中国诗人辈出,是诗歌的国度,流传到现在的中国古典诗歌都做到了雅俗共赏。

    D.诗词是中华文化最具韵味的情感载体,长征组诗是“诗志”和“叙事”的完美结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三段分别阐述了古典诗词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古典诗词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B.《东风破》等将古典诗词运用到现代歌曲中,说明文化创新还需要从历史文化中寻找灵感。

    C.乡村师生传唱袁枚的《苔》及其励志故事,为文化的传播需要讲好故事的观点提供了例子。

    D.文章先评价《经典咏流传》节目特点和效果,最后提出文化自信要有优秀作品和创新创意作支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新节目形式、传承中华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是《经典咏流传》成功的重要原因。

    B.歌唱性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基因,而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要引起足够重视。

    C.文化的创新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故步自封,要往前看,要往外看,最重要的是往后看。

    D.文化产品如果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的完美对接,就肯定是优秀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按要求填空。

    ______________,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 ______________》)

    ⑵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⑶唐诗中多有从广阔的时空观照现世人生的佳篇佳句。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代表,杜甫《登楼》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的《过秦论》多用排比或对偶,语言上具有“气盛”的特点,如开篇写到秦孝公想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心极大。

    (2)《诗经》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3)姜夔的《扬州慢》善用衬托手法,行文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___________”的动,来映衬“___________”的静。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在与客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两句正是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由,拒绝从师学习而找的借口。

    (3)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在傍晚与飞鸟结伴的诗意生活。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侧面表现箫声极富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着理趣,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3)范仲淹词《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生活中的姿态多种多样:《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的旷达闲淡,是苏子写意人生的酒脱姿态;《夜归鹿门歌》里“人随沙岸向江村,________”的傲洁志趣,是孟浩然不慕荣利的隐逸姿态;《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的从容娴雅,是周瑜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姿态;《沁园春·长沙》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的万丈豪情,是革命领袖大展宏图的高昂姿态;《廉颇蔺相如列传》则提到了“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隐忍包容,是蔺相如心系国家、以大局为重的无我姿态;《劝学》篇“________,金石可镂”的不懈坚持,应是我们当代青年具有的奋斗姿态,青春无悔!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扫花游·西湖寒食

    吴文英

    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艳晨易午。正笙萧竞渡,绮罗争路。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散红缕。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

    乘盖争避处。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峭寒暮。更萧萧、陇头人去。

    【注】①红缕:雨。②凤钩:描绘着金凤的绣鞋。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以“带”字连接,连用多个意象描绘出清明节前西湖环境的清寒朦胧。

    B.“绮罗争路”用拟人手法描绘女子在道路上争先观赏西湖龙舟竞渡的热闹画面。

    C.上阕结尾先写花落后坠入尘泥,再借燕子写游人愁绪,杏花、燕子点明了时令。

    D.下阕开头部分刻画了游人躲雨时的匆忙情形,并带出诗人在酒楼遇见旧友之事。

    【2】“天气既变,人情亦乖”是陈洵在《海绡说词》中对这首词的点评,指天气的变化导致了人们出游的诸多不顺,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

    宝元初,赵元昊反,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敷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皇佑中,广州变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遂除宣徽南院使经制广南盗贼事。先是,蒋偕、张忠皆轻敌败死,军声大沮。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皆遁。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并召用等三十人,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

    已而顿甲,军中休十日。舰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出归仁铺为阵。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斩首数千级,智高夜纵火烧城遁去。迟明,青按兵入城,招复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之。

    还至京师,帝嘉其功,拜枢密使。初,青既行,帝每忧之曰: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左右使令,非青亲信者不可;虽饮食卧起,皆宜防窃发。乃驰使戒之。

    始,交阯愿出兵助讨智高,余靖言其可信,具万人粮于邕、钦待之。青既至,檄余靖无通使假兵,即上奏曰:李德政声言将步兵五万、骑一千赴援,非其情实。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请罢丢交阯助兵。从之。

    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制祭文,遣使赍中牢丰祠其家,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经制余事,悉以诿沔。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

    (节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B.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C.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D.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地,指门阀地位。魏晋之际,为讲求门阀特权形成的一种以贵族门阀为贵的等级制度。

    B.交阯,指越南。秦朝以后,设“交阯郡”,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北宋称其为“交阯”。

    C.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用来颂扬逝者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D.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根据祭品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青作战勇猛,沉着冷静。狄青曾在多次战斗中,八次被流箭射中;蒋偕等人战亡,士气低落,狄青告诫诸将不要轻举妄动。

    B.狄青出身低微,自警内省。狄青早期是一名骑兵,凭战功屡被提拔;脸上留有黑字却不愿去掉,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

    C.狄青治军严明,长于谋略。狄青统一指挥各部时,整肃军纪,将袁用等人依法斩首;考虑国家长远利益,阻止余靖对外借兵。

    D.狄青率先垂范,不计名利。战事不顺时,狄青经常冲锋在前;战后,又把功劳让给其他人,令同僚叹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

    (2)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

    【5】在平定智高之乱时,狄青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出生在贫困山村的韦忠先天残疾,但他不甘于命运,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数年后,韦忠带着同样身有残疾的妻子返乡,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又在亲友帮助下,在山脚建起黑山羊养殖场。养殖工作非常艰苦,最难熬的是寒冬,韦忠要顶着呼啸的寒风,拄着拐杖去养殖场守夜。晚上山路不好走,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靠着自身努力和当地政府帮扶,韦忠先后建起两个养殖场。后来他还成立合作社,带动3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部脱贫。“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奋斗的真谛,缺乏奋斗的动力。

      为此,校团委拟开展“我心目中的奋斗楷模”征选活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向本校同学推荐韦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