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淄博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站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灯笼》的作者吴伯箫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 《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C.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D. 《恐龙无处不有》是法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háng)   (shěng)   (xù)   (xìn)

    B. (wǔ)   (péng) (pàn) (jūn)

    C. (kāng)   (yàn)   ( guàng) (liè)

    D. (yǒng)   (dù)   (juàn) (jiān)

  •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浮躁  翡翠  川流不息  怒不可恶

    B.扶植  翌日  分崩离析  纷至踏来

    C.帷幕  瞭望  世外桃园  人情世故

    D.缄默  严峻  大彻大悟  天衣无缝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萋萋:   溯洄: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共305篇,它分为赋、比、兴。

    B.《蒹葭》全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直接描写了“伊人”,使其身影无处不在。

    C.本诗和《关雎》在语言形式都四言为主,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但《关雎》含蓄委婉,场景朦胧,而《蒹葭》则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使诗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

    3请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有才能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慧眼识人的人却不多。这正如《马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我们读一本书,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书的目的或策略的不同,可以采用各种阅读方法。如《西游记》就适合“精读”和“跳读”。请根据《傅雷家书》这部名著的特点,介绍自己采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2)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书名的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龙 灯

    罗念生

    太阳是红的,桃符是红的,女人的脸也是红的,这是新年的一般喜象。你耳边不时透过爆竹的炸裂声,儿童的欢呼声,和亲友们道“拜年拜年”的祝贺声。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

    初八晚上,龙王庙竖起了天灯,柱旁挂起两行菱角形红灯,招引着远近的人。十一晚上,庙里的人挤得不通风,欢跃着,狂呼着,等候出龙。忽然从龙王的宝座后,爬出一条大而发光的海龙:头上一对金亮的触角,比牛角还大;一对眼球突出尺来长,口张着,舌摆着,颏下还有青龙须;身子有十来节,每节都有丈长,上面满画着鳞甲;尾巴是扁的,像鲤鱼尾鳍。全身点着浸过油的纸条,纸条上还沾有火硝。龙身移出正殿,锣鼓花炮响闹喧天,前面是一对元宝引灯,后面是各种彩灯:鲤鱼、莲花,还有鼓形的花灯,提灯人尽是天使般的儿童。后面有个红元宝,上下转动,龙头紧紧地追逐那元宝。龙尾上跟着一大群赶龙的人。

    街坊的店户远远听龙灯锣响:“当当,钱钱,当啾当啾钱啾钱!”连忙焚起香烛,香烛前还有一个红纸包着的青钱,送给龙王作贺仪。海龙走来,向神龛叩头拜年,还给主人招财进宝。主人化了束钱纸,海龙又移向他家。每条街上架起一副牌坊,上画着戏图和劝善的彩画,里面的灯光都是很亮的。龙头行到此处,要低头穿过。

    远望前面火光四射,花炮一阵阵地爆着,这不是接龙,是替王大爷送求子的宝灯:一对童子抬着这宝灯在火炮欢呼里送进王家的堂屋,不到明年王大娘准添贵子!海龙进到王氏堂前,一心想吞下那个宝灯,忽然听说主人要烧花筒,心中一怔,水倒不怕,火可受不了。它朝了家神,转身出来,长长的摆在街心。主人先放几串花炮,中间夹有“天冲子”和“地耗子”,燃着时到处乱穿,有时会穿进龙的眼里,或观客的袖中。花筒点燃了;起初朝天放,等火力燃足时,火花射出几丈,放花的人才提起花筒指着龙烧。耍龙人不住地抖动身子,火花一簇簇地坠下,龙头和龙尾烧得顶惨。耍龙人不怕冷,更不怕烧,这几个花筒算得什么。一连放了十来个,有两筒因为火眼太小爆炸了,耍龙的人还要请主人烧;但主人回道:“是好手明晚再来!”大家才叫一声:“恭喜发财!”海龙又耍到他家。

    又穿过几座牌坊,忽听大锣大鼓迎到面前来,走近一看,才是一条彩龙。这是两人耍的小龙,全身披上绫罗彩缎,金晃晃的在灯光下闪耀着。二龙相对点了点头,跟着抢一回宝,彩龙小巧玲珑,一会儿在地上滚动,一会儿又腾上空中;但大龙不慌不忙地用尾子将小龙缠住,转头过去却擒不住宝。这时前面燃起了九连联火炮,彩龙因怕受伤,早就逃之夭夭,剩下大龙又遭了一次火攻。

    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人更是多。因为乡间空旷,容得了更多的人。远远望去,真像一条活龙,前前后后还有千百个灯笼火把。首先走过一间茅屋,屋主人是个渔夫,他恭恭敬敬地向海龙进香叩首,惟愿龙王今年多送他几尾大鱼。

    跟着龙灯耍到保正庄上,打引灯的会首先向保正贺年,祝福他人财两旺。保正把祭台抬出大门,上面摆一台很体面的茶食。保正亲身接了龙,大家齐声道个“恭喜发财”。龙进了正堂,向神主朝贺,叩三下头,摆几下尾,才仰起退出。在地坝上兜了几道圈子,打了几个滚,现出很活泼的样儿,花炮不断在它身周响,地面的纸壳积了很厚一层,满屋中缭绕着火药的烟味。看热闹的人尽都挤上阶沿,地坝上只剩龙灯在火花中四处浮游,做出各样的舞态。花筒围着龙烧,火花充满了天空,没有一丝儿空隙;有时更听得几声巨响。烧到后来,龙灯里的火全舞熄了,保正看见,笑得半天合不了口。等他合了口,便吩咐一声:“饶了他们,明晚再来!”耍龙人立定了,高唱几声:“恭喜发财!”请到堂中吃茶点。大家谢了主人,舞起龙灯又耍到他家,像这样的花火不知今晚还要碰着几回。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有删改)

    1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六字短语概括所写的几件事。

    海龙出庙逐宝——____——海龙吞灯被烧——______——海龙下乡贺年

    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这里的“流”不能换成“掉”字,为什么?)

    (2)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人更是多。(这里的“耍”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

    3围绕“海龙”,作者描写了各色人等的表现与反应。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4结合选文和出自《社戏》的链接材料,说说戏曲、民俗等传统文化艺术怎样才能被儿童接受和喜爱。

      【材料一】 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 。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

      【材料二】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 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本单元我们欣赏了黄河壶口瀑布的雄姿、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美景、勃朗峰的奇景、丽江的美景,这些美丽景色让我们陶醉其中,请你也拿起笔,写一写你看到的美景,注意写作顺序,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