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台东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项是( )

    A.匙(gēng)   绕(yíng)   大大悟(chè

    B.远(miǎo)   两)   教学相zhǎng

    C.hèng)   杂(rǒng)   销声迹(

    D.辈(háng)   然而止(jiá

  • 2、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B.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心生敬意,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C.《汉语标准》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

    D.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出生于江苏省南京人。

  • 3、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六十岁。

    B. 古诗词中常常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本文选自《科学大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D.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等。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董卿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知性大气,妙语成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近七旬。②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③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描写了茅屋被大风吹破的情形,“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我屋上三重茅”,写出狂风威力之大。

    B.乙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C.两首诗都是著名的风雨诗,诗中浸渍着自然和时代的凄风冷雨,饱含着伤国忧民的悲壮情感。

    D.甲诗是一首歌行体浪漫主义古诗。全诗先描写,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诗文名句积累。

    (1)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深林人不知,______。(王维《竹里馆》)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有大美。罗布淖尔戈壁浩瀚无边,荒凉苍茫,夕阳像勒勒车的轮子,灿烂热烈,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请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谈谈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重读王维

    ①夜里,睡不着,披衣坐起,书堆里翻来挑去的,想读读王维。

    ②就读王维吧———如果是冬天,下一场雪,就更衬托出王维诗歌的气质了,那么的孤清高冷,渺无人烟。王维后来的眼界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日月星辰宇宙自然。

    ③王维命运的分水岭,以“安史之乱”为转折。幸亏胞弟王缙以自己的官位换来他的免于一死。一个人,繁华,他历过,惨痛,他也历过,到末了,差点送命。留一口气活下来,还是弟弟出钱助他在辋川买的一块地。退而求其次,种田吧。

    ④辋川是一块荒凉的山地。从此,王维一边种田,一遍写诗。山水接纳他,抚慰他,滋养他,让他的诗篇与他的生命一起涅槃。

    ⑤我不经意读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忽然悸动。这诗不就是倪云林、董其昌们的水墨画吗?谁能说王维的诗不曾滋养过倪云林?他一定是从王维的诗里得到的顿悟、启发,不然,他的水墨达不到那般高境。

    ⑥它一直是动态的,宛如江河湖海,随着岁月慢慢流淌,一路流过宋,到了元,直至停在倪云林案头,然后还到了明时的董其昌身边。这一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该有多好呢。王维历尽劫波之后,终于见了天地。一条江,流啊流,流着流着就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最美的样子呢,在于“有”“无”之间。“天地外”不就是“空”吗?王维以哲学的眼见到了中国水墨的“留白”,山最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墨色……无论王维的诗,还是倪云林的画,都没有人迹。最高级的诗画莫过如此。

    ⑦王维还有一首诗,人们最喜引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曾以为,不过是刻画心境的闲适而已。其实,不然。

    ⑧就这十个字,有意无意读过多年,尚未领会其中的奥义。如今已是中年,算是有了一点点的懂得。“行到水穷处”,大约是讲人生的绝望吧。无路可去,不也是一种选择吗?但人生永远不会一直糟糕下去的,于是自然地过渡到“坐看云起时”。你看,地上的水穷尽了,就化为了天上的云。水、云永远循环往复,不会枯竭。人的命运也是这样,失之东篱,收之榆桑。

    ⑨这一句,只有王维写得出,是他以一己的生命体验,慢慢化出的。一场政治灾祸以后,他失去一切世俗功名,险些连命也丢掉,这不是“行到水穷处”,又是什么?接着,他搬到荒凉的“辋川”种田,山水与之作伴,养育着他,成全了他,渐渐让他走向生命的圆满,写下不朽的辋川系列———文字照亮了他的生活,恩仇流转,守得云开。

    ⑩王维这个时期的诗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一个“静”字,最合我这个神经衰弱的人读,读着读着一颗心趋向了宁静恬寂,慢慢地,眼阖上,也能睡过去了。

    ⑪你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安静啊,简直是王维替天地发声嘛。

    ⑫或许你会说:泉水流动不是有声的吗?不是的,我读时,听不见一点声响,我惯于以幻想驰骋———泉水流过的石头上布满苔绿,石头缝里藏有无数小鱼虾,动静制宜,这时,一轮明月恰好出得深山,照万顷松涛之上,隐隐有松香气缭绕……当一个人见了天地以后,他就读懂了山间生活的安谧有多么珍贵,远离俗世喧闹,把自己一并归化到自然中,或许,诗中的王维,此刻便化为了石上的青苔,任鱼虾自身上游弋……

    ⑬王维只活了61岁。临终,胞弟王缙都没机会赶来见最后一面。想想,多悲凉……

    ⑭也懒得翻年谱查他究竟在辋川生活了多少年。不查,也不碍他的事,反正晚年的他走向了圆满。人圆满了,就不值得计较年岁的长短了,他一直是亮在天上的,永不落的星。

    1仔细阅读第②段,作者认为王维诗歌的气质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八个字概括。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③段中介绍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作用是什么?

    3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语段成为一个中心完整的排比句。(字数不要求一致)

    王维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精神的归宿;李白从“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大自然中悟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真谛;___从“___________”的________……大自然是沉默的,在这凝重的沉默中给人以无声的启迪和引领。

    4请将“王维的诗就是一副中国水墨画”还原到第_____段句首。

    5文中引用王维的三句诗歌,分别读出王维诗歌和生命的三种境界。请你结合全文,仿造示例,填写下列表格。

    诗 句

    诗篇的意境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①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闲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② 

     

     

    6根据你的理解。归纳本文的写作线索,给本文另外命一个题目。

    7积累链接:除本文文中出现的王维诗歌名句外,你还积累了他的哪些名句?请写出一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班级表演,我发现自己竟拥有如此美妙的歌喉:一番书海徜徉,我发现思绪驰骋原来是这样的自由;一回亲友送别,我发现了一份牵挂;一轮朝阳初升,那片辉煌居然酒满我的心头;也可能,一场误会摩擦,我还发现自己并不那么高尚、理智、成熟……行走在这迷惘而美丽的青春路上,我们是否步履匆匆,来不及发现别样的自我?

    请你以“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