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到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C.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李公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后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皎洁(jiǎo) 闭塞(sāi) 羊肚(dǔ) 归省(shěng)
B. 糜子(méi) 眼眶(kuàn) 亢奋(kàng) 连翘(qiào)
C. 斡旋(wò) 两栖(qī) 缄默(jiān) 风雪载途(zài)
D. 狩猎(shòu) 楔形(qì) 龟裂(guī) 二氧化硅(guī)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长约八分有奇 B.问所从来,具答之。 C.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 D.左手倚一衡木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行辈(háng) 瞳仁(tòng) 峨冠(guàn) 覆盖(fù)
B.萌发(méng) 俶尔(chù) 追溯(sù) 幽邃(suí)
C.壬戌(xū) 斡旋(wó) 连翘(qiáo) 礼数(shuó)
D.雾霭(ǎi) 两栖(qī) 狩猎(shòu) 帷幕(wéi)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的感情。
D.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6、古诗文填空。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3)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学习小组开展分门别类辑古诗获得,需要你再整理出小学、初中教科书中写“雨”的两句古诗。
示例:①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春乃发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人名)的,在这封信中,傅雷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2)对《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及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_______
A.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
B.《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式作品。它通过日记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C.在这些家书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在音乐艺术道路上成长的问题。
D.《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经典的“教子篇”。
E.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
8、一盏油灯
①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②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块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往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线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③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④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燃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⑤尚不谙世,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油墨污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⑥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
⑦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不属于我的油灯。
⑧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即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⑨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了黑暗,没有了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⑩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前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⑪在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⑫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作者在第①段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说这盏灯“极普通”是因为什么?说这盏灯“极不普通”又是因为什么?
【2】第③段画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 )
A. 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及“油灯已溶进我的生命”相照应。
B. 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 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 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E. 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F. “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4】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9、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取印象深刻的具体事物,有真情实感;
(2)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