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流浪地球》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B. 三月的公园里,树木葱茏,莺飞燕舞,郁金香、樱花、桃花、琼花竞相开放,一派落英缤纷的景象。
C. 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D. 越有知识的人越谦虚,只有才疏学浅的人才趾高气昂,目空一切。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分崩离析 人情事故 目眩神迷 天衣无缝
B.挑拨离间 消声匿迹 不知所措 轻歌曼舞
C.格物致知 阳奉阴违 行将就木 接锺而至
D.袖手旁观 自圆其说 震耳欲聋 世外桃源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的选项是( )
A.2020年的春节,当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人数急剧增长时,各种坏消息接踵而至,让我们胆战心惊。
B.今年的元宵节,人民路上再没有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大家都宅在了自个儿家里为抗疫做贡献。
C.疫情发展局势瞬息万变,谁能想到历经三个多月中国反倒成了世界人民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了呢?
D.对于别国愈来愈严重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无时无刻在关注他们,对他们给予援助,展示了大国风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
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③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每小节结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诗中反复使用,有何作用?
【2】下面对《蒹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每章开头描写秋景,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
C.“宛在水中坻”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这首诗从一种独特的视角,多侧面地写出对意中人的强烈爱慕、反复寻觅之情。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 (《诗经·郑风》)
②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_______________,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_______________”表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7、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渣,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
“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
母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
“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旱已成为他不能分高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原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选文有着精彩的自然环境插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句子,请找出一句自然环境描写或社会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3】文中说“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请写出保尔第一次和第二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示例;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寒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
【4】你是如何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的?
8、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②“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③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④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⑤“豆可中吃呢?”
⑥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⑦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⑨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六一公公家的豆被“我们”偷了,选文中还说他非常“感激”,你怎么理解?
【2】从选文第②段中,可以看出双喜怎样的性格特点?
【3】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9、按要求作文
如果用心聆听,木头里有声音,书本上有声音,指尖上有声音,时间老人有声音,冬日里也有声音,甚至花开花落都有声音……
请将“听, 的声音”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