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教育重要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②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作为公民,当你遇到下图中的情况时应该( )
A.拾获先自行保管,等合适的时候上交
B.记录他们买卖的证据并及时上传网络
C.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报告
D.打开里面的文件仔细观看并告诉同学
3、2023年12月1日,河北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省2024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指出要精心组织实施好2024年民生工程,带着感情和责任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表明( )
①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民生工作要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③《民生工程实施方案》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④《民生工程实施方案》目的是彻底消除城乡差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对图中公民参与民主活动解读正确的是( )
A.民主监督是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B.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C.人民可通过民主监督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D.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5、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重大概念,并揭示其深刻内涵。我们要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这是因为伟大建党精神( )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2年,我国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启了我国家庭教育进入“依法带娃”的时代:种子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这表明我国( )
①坚持厉行法治,弘扬法治精神 ②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已经做到良法善治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3年是改革开放45 周年。 45年前,星火从乡村燃起、自沿海而兴,蔓延扩张、倔强寸进,终成燎原大势。 14亿多中国人用改革开放追上了与世界的发展“时差”,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都被这场激越人心的变革深度改变。这揭示的道理是( )。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改革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3年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我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决定力量
B.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C.“一带一路”标志我国进入新时代
D.中国已经成功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9、近年来,央视以“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了《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非遗里的中国》等系列精品文化节目,让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了起来。这体现了( )
A.文化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理论创新
10、如图局面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大趋势( )
A.多极化
B.中美对峙
C.全球化
D.美国称霸
11、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下列法治思想的解读匹配正确的有( )
①“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②“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③“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④“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治必行。”——依法治国要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A.④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 )
①改变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②根本改变了人口与资源的关系
③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④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这是因为教育( )
①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 )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下列是学生小乐在班级“新闻播报”栏目中播报的一则即时新闻:
2023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新年茶话会。习总书记在会中肯定了中国人民政协的成绩。他表示,一年来,人民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
下列是学生对这一新闻反映的“政治制度”的赞誉,你认为恰当的是( )
A.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全过程的民主
B.协商求同存异,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C.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利益
D.体现根本途径,确保权力属于人民
16、某市的人大代表刘某应邀参加了该市的调整天然气价格听证会,提出的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并写进了《价格调整方案》中。刘某( )
A.依法参与了该市重要事项的民主决策
B.充分行使了人大代表的选举权
C.对政府部门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民主监督
D.让该市全体市民参与了民主管理
17、国务院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制度,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
“三张清单”制度要求政府( )
①履行好执政兴国的职责,提升治理能力
②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③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④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9月6日,为期3天的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落下帷幕,智博会已经成为重庆建设”智慧名城”的靓丽名片和展示窗口。小谈同学参观智博会后记录了以下镜头并进行解读,其中正确的有( )
①一款智能“防跌衣”通过芯片感知,在人跌倒时及时激活衣内的压缩气泵充气,以起到保护作用——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
②智博会中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融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各大高校学生团队带来的自主研发科研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我国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④长安、鑫力斯等81家链长链主企业齐聚一堂,演绎数学赋能百业——企业是推动创新的生力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为促进民族团结,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 )
①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致力于( )
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②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③全球规则的制定者 ④世界发展的领导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评析社会现象
近年来,私家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私家车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2017年9月22日是中国第十一个“无车日”,恰逢星期五,有些城市晚高峰比平常更加拥堵。
针对这一现象,两位同学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甲同学:私家车辆越多越好。 乙同学:绿色出行人人倡导。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并说明理由。
22、【十年禁渔 共筑生命家园】
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为打击非法捕捞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苏州市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十年禁渔”各项措施。苏州市对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实行养老、医疗保险等全覆盖。鼓励公民积极举报相关职能部门不作为的行为。公安海事等部门严厉打击各类偷捕、销售等违法行为。
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政府依法行政,就能做好十年禁渔工作,这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紧扣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23、有人说:全面建设法治中国,厉行法治,只要公民树立守法用法的意识就行了。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24、汇聚民意、推行民主
2018年3月,春意盎然,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聚北京,共商国是。一份份议提案,直指住房、医疗、教育等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情暖意。两会是民意的荟萃,群众意见、建议最为集中的表达。
(1)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聚北京,共商国是。这反映我国坚持哪些民主政治制度?
(2)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请从社会主义民主角度,对这一事实进行简要点评。
25、在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春节期间日均参观人数超过6万人次,从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五,五天现场观参人数突破30万人次,创造了国家博物馆新的参观纪录,许多观众都是一家几代人来观看展览,大家在这里共同感受历史的巨变,家国情怀。
乌鲁木齐观众任齐说:感受非常深,改革开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建设会越来越好。
山西的观众李中华说:国家的成就日新月异,老百姓非常高兴。
(1)中国腾飞证明,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什么?
(2)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什么矛盾?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走向富强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4)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的辉煌成就。(两个即可)
26、2015年1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本次大会共授奖8位科技
专家、318项成果和1个国外组织。我国“氢弹之父”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奖金
500万元。
运用国情国策知识回答:
(1)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科技人才和单位,说明什么?(2分)
(2)大会的举行,表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2分)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6分)
27、朱晓晖,绥芬河市绥兴社区一名普通的市民,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从2002年起,她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3年。为了更好的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她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由于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她还是个文学爱好者,每天除了照顾父亲,还抽空阅读,阅读是她的精神支柱和财富,而照顾父亲是她甜蜜的负担。十几年里,在阅读中,她还坚持写作,并且发表了不少散文和诗歌。主委会给她的颁奖词是: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着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重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看到朱晓辉的事迹,无数人被感动着。
朱晓晖身上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感动?(6分)
2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一座座精神丰碑一脉相承,这一个个英雄的精神“坐标”,汇成具有独特谱系的中国精神之“长江黄河”挺起中华民族愈挫愈勇的不屈脊梁。
(1)概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2)高扬民族精神,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