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烟台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对戏台的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A. “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样,又漂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此句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戏台的亮丽。

    B.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此句从触觉的角度来写,写出了横笛的美妙。

    C. 文段中划线的“回望”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照应前文,引出下文,表达对社戏的情意依依。

  • 2、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鱼:“冥”通“溟”,海。

    其本:循,顺着。

    B. 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自反:反躬自省。

    C. 选贤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男有: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D. 有名马:虽,虽然。

    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 3、隶书,有秦隶、汉隶,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下列有关“春华秋实”的书法作品属于隶书的是(        

    A.

    B.

    C.

    D.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告诫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迂回    怒不可遏    窟窟窍窍    搏大宽厚

    D.番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溢    潺潺成溪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喜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眠。

    笑摘园蔬漉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

    [宋]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释】①牸(zì):母牛。             ②漉:滤。

    两首诗都写“雨”,所描写的场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按课文填空。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卖炭翁》)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7)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8)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

    (9)______________,延河滚滚喊“前进”!(《回延安》)

    (10)《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作者遭贬谪后内心落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桃花源记》中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名著时。除了在书中直接圈点批注、还可以做一些摘抄和笔记。小启摘抄了《傅雷家书》的一些文段,请完成笔记。

    摘抄

    笔记

    【甲】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晚

    傅雷对拉近父子关系感到欢喜,他认为两代人的相处中应互相理解。划线句子表现了傅雷是一个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乙】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得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

    从傅雷的论述看,“赤子之心”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西溪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⑤从西溪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⑥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文字,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⑦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⑧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那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⑨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感情为线索,以游踪为顺序,把一幅幅画面组合成富于变化的山水画卷。

    B.源宁游西溪后感觉比游西湖好三倍,是因为他的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的。

    C.文章结尾写龙妇吹洞箫像东坡在赤壁夜游,是作者酒后有意对朋友的一种吹捧。

    D.这篇游记很“散”,全文不拘形式,节奏舒缓,韵味散淡,格调清隽而有趣味。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句中画虚线部分能否改为“不知不觉就不见了”?)

    (2)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这里的“飘飘然,浑浑然”有何表达效果?)

    【3】作者曾说:“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他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两次游西溪的美点。

    【4】文章写西溪的风景时多次提到同游的人,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以《   的故事》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①填完整题目,写自己真正的见闻感受。②不要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