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藤野先生》选自《呐喊》,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
C.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
B.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许多国家陷入了集体焦虑。
C. 在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下,我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D. 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
②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
③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④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⑤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①④③②⑤⑥
B.⑥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⑤②③⑥
D.⑥①④③②⑤
4、关于下面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所以我从我一生中觉得重要的抉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解说: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名词。
B. 一个年轻的画家拜访德国著名的画家阿道夫•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用一会儿工夫,可卖出去却要整整一年?”“请倒过来试试吧” ,门采尔认真地说:“要是你花一年的功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它。”解说:该句中标点符号正确。
C.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解说: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河水奔涌而来,迅速坠落的特点。
D.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比赛中,被称为“诗坛扫地僧”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关注。”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渔父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词中“青箬笠,绿蓑衣”指代____。这首词描写____(季节)的景色。
【2】“不须归”三字反映了作者____的感情。
6、诗文名句积累。
(1)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深林人不知,______。(王维《竹里馆》)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有大美。罗布淖尔戈壁浩瀚无边,荒凉苍茫,夕阳像勒勒车的轮子,灿烂热烈,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
7、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为了更好地交流名著阅读的收获,802班组织主题为“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演讲比赛。请你阅读小智同学的演讲稿,并帮助其完善。
首先,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冷静,困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我们要调整好心态,从容应对。
其次,面对困难,不要沮丧,哪怕是再大的困难,我们也应该振作起来,微笑着对自己说:“我能行!”《名人传》中, ① (人名)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的痛苦,他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 ② (人名)被整个贵族上流社会排斥,甚至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教籍。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没有沮丧颓废,创作出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最后,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只有确立了目标,才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正如 ③ 。
所以说,面对困难,我们要冷静、乐观、自信,坚定目标,持之以恒,才能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1)在①中填入的是____________;在②中填入的是____________。
(2)根据演讲稿已有部分,从下面两位人物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在划线③处为演讲稿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超过50字)
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三)阅读课外现代文语段,完成各题。
大地有耳
吴昌勇
乡下的老人认为,天地之间有一副好大的石磨,上扇是天,下扇是地,风推着磨转,把云朵磨成雨滴,把星辰磨成闪电,把山川河流磨得雷声轰鸣。
雷声是迎接雨水的礼炮,抑或是草木禾苗进入节气的闹铃。城里人听见雷声,第一反应是关闭门窗。乡下人则不然,雷声起,躲在屋檐下仰起脸迎雨,响雷从耳朵里滚过,从眼睛里滚过。心里藏着一个朴实的想法,雷声就是天空和大地之间的某种方言,是一封来自天空的雨情电报。
雷声轰鸣,在乡间和百姓一道竖起耳朵的,还有一种雨滴般大小的生灵——地耳。对于它们而言,雨水堪比乳汁。在一场大雨过后,这些大地的耳朵,装满雷声雨声,迅速铺满山冈,比根须、比枝叶、比花朵更准确地找到生长的方向。
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捂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涸。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待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
乡间也有人将地耳称作地衣,是雨水和雷声一针一线织起来的丝棉大氅,嫩滑如小蝌蚪刚刚脱去的胞衣,裹着一层水湿的皂沫,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起初是一簇,很快像雨滴牵着雨滴在田野上奔跑,洇出一大片,毯子一般从山头散开,铺满半面山。它们把生命的底色铺洒在山坡上,为天空倒映出一片成长的黛绿,它们要为绵延群山着一身暗纹的衣衫。
几个日头过后,地耳又蜷缩成豆大的黑点,和腐殖的泥土一个气色。鸟雀站在枝头,眼睁睁地看着地衣如潮水般缓缓退去,大地露出新鲜的皮肤,地耳再次还原成一粒种子。
地耳的耳朵一直醒着,只要雷声轰隆,它们像窝在草丛中的兔子,警惕地扑棱着耳朵,扇扫着身边的细微响动。它们将这种响动听给自己,也听给大地,听给草木根须,听给节气和每一粒泥土。有了这些大地的耳朵,一切神秘都变得释然和开怀。
进入梅雨期,地耳迎来一年之中的生长旺季。不温不凉的雨水和松软油汪的土地,让地耳的身子在发育中开始鼓胀,一双双肥硕的耳朵在风中打开。雨初歇,妇女和孩子就戴着草帽,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挎着竹篾筐子进山采收地耳。山坡上,一咕嘟一咕嘟的地耳如山花一样繁茂,五指并拢从根部完整拔起,不大会工夫就装了多半筐。嫩闪闪的地耳如泥鳅的背身黝黑光亮,水湿水湿的一朵一朵,透过光亮的耳膜,似乎能看见菌丝正在大口呼吸。这时,生长在构树和花栎树上的木耳也迎来采摘季。和木耳相比,地耳的身子骨更轻盈单薄。乡间人说,木耳是木头花,地耳是泥巴花,一样的花朵一样的血脉,都是产自大山的野味,都仿佛是风雨雷电托生的精灵。
在金秋时节,淘洗干净的地耳入厨后能吃出肉的质感和幸福。就着野蒜苗和山韭菜经火爆炒,出锅后冒着肉香,一只白瓷盘子端出云淡风轻的秋天,也端出山里人家热气腾腾的年景。地耳佐以姜末和葱白做馅料,包一案雪花饺子,煮肉般在锅里咕嘟三五分钟,饺子和锅里的水一起沸腾后生出云朵般的油花儿。出锅的地耳饺子,就着一碟加蒜泥的醋汤,满嘴土腥竟能腻住舌尖。厨房因为多了地耳,就这样多了一种滋味、一番情调。
这些年,地耳成了饭店里的一道野味。地耳炒鸡蛋,韭菜做辅料,一黄一绿一褐构成秋天的图案。地耳包子,成为一道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吃,城里人三两口就是一个,吃得满嘴生香,吃得心旷神怡。地耳当作海带打汤,瓦罐揭盖,几枚地耳、几根青菜、几滴香油、几段蒜苗,清亮的汤色里似乎倒映着蓝天白云,隐约能听见遥远的雷声,正从遥远的山冈上传来,天空越来越低,地耳竖起兔子般灵敏的耳朵,一动不动地等待着雨滴落下。汤勺舀起的不单是开胃的汤,也舀起一个生动的画面,舀起沉甸甸的季节。
地耳或许是雷声绽放的云彩,或许是雨水风干的种子,也或许是山川河流衣衫上的一枚枚暗扣,它们如花瓣一样散开的耳朵,深情地倾听高天大地的耳语心音,为万物祈祷风调雨顺。人世间,只要灵魂高贵有趣,只要彩虹挂满心空,就算耳畔雷声轰鸣,也有音符如雨滴跳跃。就像地耳。
【1】文章标题“大地有耳”有何意义?
【2】通读全文,说一说围绕“地耳”写了哪些方面内容?请分条概括。
【3】文章第①②段所写内容与题目看似无关,请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4】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
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
【5】结尾“人世间,只要灵魂高贵有趣,只要彩虹挂满心空,就算耳畔雷声轰鸣,也有音符如雨滴跳跃。就像地耳”,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9、作文
“日出日落花谢花开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事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另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记叙文;(3)书写工整;(4)不出现错别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