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台中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B.教然后知(困惑)

    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家一样)

  • 2、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说:他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文学的忠诚。(A)第一,(B)第一,(C)第一,(D)第二。

    A.文学 艺术 真理 爱情 B.文学 爱情 艺术 真理

    C.文学 爱情 真理 艺术 D.爱情 文学 艺术 真理

  • 3、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保尔是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回()   丽(xuàn齿() 有的放shī

    B.望(liào) 商褓(qiáng) 循规蹈

    C.qiào漫()   头(xué词夺理(qiáng

    D.然(piān) 骨)   道(hàng)   草连天(shuāi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六言(其五)

    [唐]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 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下列诗句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本诗相同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下孤烟远村”描绘的是远景。“山下”,不是指近处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孤烟”一词衬托出人烟稀少。

    B.“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寂寞。

    C.全诗后两句通过人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全诗前两句重在描绘景物,后两句重在抒发情感,彼此交融,相互渗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__________

    (2)崔颢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傅雷家书》是教育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______

    (2)傅雷对傅聪的爱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道德圈

    熊培云

    ①《乱世佳人》中有些细节让人过目难忘。当郝思嘉驾着马车穿越战火,历经困苦周折回到自己的陶乐庄园时,她看到的却只有荒废的田野和几近一无所有的家园。随后,她从地里爬起来,手握泥土对天发誓:“上帝啊,你为我见证,做我的见证人!他们不会击败我,我一定要撑住这个家。而且,等一切都过去之后,我绝不再挨饿,我的家人也绝不再挨饿!即使我说谎、偷东西、欺骗、杀人,上帝啊,你是我的见证人,我绝不要挨饿!”

    ②感性层面,这段独白让我看到一个自强不屈的灵魂;理性层面,这是人类道德圈的缩小。有些小说和电影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它们揭露了人性中的阴暗。世人爱谈道德,但道德往往是最靠不住的。这不仅体现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观,而且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道德半径。郝思嘉在特定情境下,将人类的道德圈进一步地缩小(人类道德圈缩至最小甚至归零,恐怕就是食肉寝皮了);而如果她摆脱了困境,也可能会赈济邻里甚至与她毫无瓜葛的人,那时候她的道德圈便又变大了。

    ③1756年,在英国与法国的战争中带领民兵为英国效力时,华盛顿在给丁维迪州长的信里曾这样写道:“为了免除人民的痛苦,即使把我作为牺牲品去满足杀人成性的敌人,我也心甘情愿。”然而,同样是这个“悲天悯人”的军人,印第安人在他眼里却只是一群野蛮的动物。当印第安人与英国人站在一起时,华盛顿和杰弗逊就忘记了启蒙运动。华盛顿指使他的将军向易洛魁人进攻,并“踏平所有居住地,一直到该地不仅是被占领而且是被摧毁”。而在另一次进攻前,他又强调,“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1783年,华盛顿把印第安人与狼相提并论,“二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在国内,也是主张“天赋人权说”的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然而在印第安人战争期间,杰弗逊反复强调的却是彻底摧毁有敌意的部落,他们“凶残的野蛮行为就是根除他们的理由”。

    ④最早提出“道德圈”的是19世纪的历史学家威廉莱基。莱基认为,道德圈一开始很小,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张:“人类最初降临于世的时候,他们的仁慈善心与自私本性比较起来,力量简直微不足道;而道德的作用就是逆转这一局面仁慈善心曾经只限于家人,后来圈子逐渐扩张,首先扩张到一个阶级,然后扩张到一个国家,再后来扩张到国家联盟,之后扩张到全人类。最后,就连我们对动物的态度也受其影响。”

    ⑤历史是时间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整体性的道德观念在提升,这得益于物质的丰富、知识的普及、能力的提高以及人际交往的增加。在此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至少在表面上已渐渐为主流群体所接受。

    ⑥达尔文赞同威廉莱基的看法,在《人类的由来》中,他谈到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慢慢有了超越人本身的同情心,它越来越细腻、柔和,拓展到一切有知觉的生物。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初只是少数几个人尊重而实行这个美德,但通过教诲和示范的作用,很快就传播到年轻的一代,并最终成为公众信念的一个组成部分”。

    ⑦人类道德圈的建立,和宗教有很深的关系。不过,不同的宗教,其道德圈并不相同。有的急于寻找异教徒,并将他们推上地狱的火刑柱;有的则将慈悲推及众生,“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⑧我年少时喜欢读一些佛学类的书,知道有个叫晱子的菩萨。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走路不敢太重,怕踩得地疼。”晱子的道德圈大到无我的地步。这难免给人一种荒谬感,就像在说:“走太快了也不行啊,会撞伤空气!”然而我能理解晱子的悲悯。我虽然没有敬过外在的神,但总相信人有内在的神性。晱子的这番话,是人性中诗性的流露,只是对人类似乎没有什么用。

    ⑨道德圈可分为两种,包括纯精神层面的和行动层面的,其所对应的是理想道德半径与现实道德半径。所谓伪善,有时是因为人在现实中可以走完的道德半径,赶不上他理想中的道德半径。两个圆圈的疏离与晃荡,难免让人视之为忽悠。这实际上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心半径大而力半径小。

    ⑩人们常说:“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人类的困境是,在道德圈不断扩大的同时,破坏半径也在扩大,核武器的出现,意味着地球上的这个年轻物种具有了将其世世代代所积累的道德资源清零的能力。

    [注释]:1607~1776年英国在北美13个殖民地,它们也就是美国建国之初的13个州,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

    1下列观点与文本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的美好灵魂,其道德圈有时也会缩小。

    B.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道德半径。

    C.道德的作用就是增强人们内心仁慈善心的力量。

    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成为主流群体的道德圈。

    2第③段,作者引用华盛顿和杰弗逊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的道德圈可能兼有“悲天悯人”与“残暴如狼”。

    B.相信“天赋人权”的道德圈,也有可能缩小到灭绝人性。

    C.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之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圈。

    D.同一个人,对待不同的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圈。

    3下列对于道德圈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认为道德圈超越人本身的同情心,才能拓展到一切生物。

    B.宗教不同,道德圈也不同;但宗教道德圈对人类没有什么作用。

    C.理想道德半径大、现实道德半径小,有可能是伪善产生的原因。

    D.人类的困境是,在道德圈不断扩大的同时,破坏半径也在扩大。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便可拒绝黑暗、胆怯,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必胜的信念,一份坦荡的胸怀。

    心有琴弦,纵然客去茶凉,仍有小曲缓缓响起,仍有满树桂花知音而化为酒香。

    心有玉阶,满阶是香囊佩瑶,满阶是锦言妙计,还有玲珑小贝和神秘念珠。于是孤独不再降临,花瓶不再寂寞。

    请以“心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自定立意;符合文体;(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