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上海三模]上海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八岁时曾听过了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B.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不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

    C.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组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对于别的鲤鱼,这真是一个奇迹。

    D.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新型泥火山无论是化学机制还是物理机制,均与马里亚纳海沟弧前区域已知的蛇纹石化泥火山有明显不同。

    B.美国隔空喊话的同时,德黑兰也在努力分化美国的反伊同盟,这场华盛顿与德黑兰之间的博弈,显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C.再走长征路,弘扬新时代长征精神,需要每一位记者在第一现场触摸时代的脉搏,需要他们以新视角、新手段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和传播力。

    D.“个性化定制”旅行方案的出行方式日趋受到欢迎,尤其这种能够“玩出创意”“玩出个性”的方式,对于年轻消费者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和警示教育,加深了我对法制观念重要性的认识,促使我对过错进行反省,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事不能冲动。

    B. 废旧电缆回收,对环境保护不仅有利,杜绝了废电缆对于环境的污染,而且对人们自己也有好处,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处。

    C. 中文版舞台剧《战马》的演出成功,关键在于表演能否进入事物的细节深处,挖掘其中的文化含量,把握其中与人心人情的契合。

    D. 此次内地奥运精英代表团访港,引起香港舆论的热烈反响,电视台直播示范表演及文艺汇演等主要活动,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nào) 贴(zhān)  塌(tān) 退避三(shè)

    B. (duó)  业(sì) 解(pāo)   为人知(xiǎn)

    C. 院(cháng)  青(xìng) 方(qiú)   目结舌(chēng)

    D. (jiǎn)  凄(chuàng) 颓(pǐ)  并行不悖(bèi)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葱是常见的食材,但大家平时吃葱却有个误区,即喜欢炒、水煮或者油炸,这样一来,葱绿中的营养物质基本上都消耗殆尽了。

    B. 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后,身在美国的黄家驷拒绝了高薪聘请,不为优厚待遇所动,毅然回到了祖国,从事胸外科的创建工作。

    C. 山西省通过大量的贴民意、暖民心的宣传教育,关于消费者权益的一些法律法规得到宣传,也促使经营者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D.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对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决不姑息,我们遇到“订金一律不退”之类的霸王条款一定要投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面对当下社会文化,媒介批评应该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甚至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其中对文化市场化运作的关注,是媒介批评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物质与精神的绝然二分。而传统的文化批评只是善于揭示艺术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动因,勾勒各种文化思潮的多副面孔,往往有意无意掩盖了艺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美可以无功利,但批评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面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完全不同于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不能用简单的批评模式来应对。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改变了传统语境,各种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同时,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在当代艺术领域,特别是影视领域,大资金的介入和运作有时是赤裸裸的,更多的时候是模拟或再造文化和艺术评价体系,如专家评论、学术研讨会、权威媒体的采访和专访等等,通过艺术评价体系来改变媒介环境楔入社会的心理。

    在当代文艺界,经常的情形不是先有创作,后有批评,而常常是艺术行为和艺术评价互相影响同时出现,有时艺术评价甚至前置。这里不仅仅是指广告,也指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即便对文化资本的运作需要保持警惕,但当今社会文化也离不开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不是包罗万象的批评,它对当下社会文化的阐释,更多从新兴媒体功能和路径分析着手,并不取代以往的一切批评,只是提醒人们,在观念的艺术向技术的艺术演变过程中必须开拓新的批评范畴。

    (摘编自蒋原伦《媒介批评与当代文化》)

    材料二:

    非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的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习惯、信仰和情感等。经过漫长的演变,非遗文化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文化系统。随着环境与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非遗文化需要不断地调适自身,并寻找到新的传播方式,以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当前,非遗文化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这种覆盖面大、传播面广、且有很强用户基础的新兴媒介进行传播与传承,体现了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这样的融合使得非遗文化在主体结构、形态样式与社区模式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主体结构方面,非遗传承人、社区成员等原生主体的权力开始弱化,再加上部分原生主体文化自觉的缺乏,最终导致其主导地位的丧失,取而代之的是拥有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的短视频平台。形态样式方面,原生语境与实践土壤逐渐虚化,历史与环境赋予非遗文化的功能、价值及意义逐渐失去;而短视频平台为了追求美,不断加剧向视听觉化转变,将大量具有装饰性和表演性的元素混入非遗文化,甚至为了功利过度包装,强化唯美娱乐功能,往往造成其所建构的非遗文化只是部分或片面的结果。社区模式方面,文化原生环境要求以“在场”接触体验的方式去获取非遗文化,强调仪式感与庄严感,而短视频平台说到底只是一种线上的展示,弱化了大众的“在场”体验感。

    我们不反对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融合,也不反对短视频平台在展现非遗文化时展示商业价值,但也应该警惕新媒介文化对非遗文化的主体结构、形态样式及社区模式干预与重排所带来的问题。非遗文化因为对新媒介平台技术、资源及受众的依赖,只能不断调适自身来迎合新媒介文化。最终,非遗文化不断被变异、被解体、被丧失,甚至被同化入新媒介文化体系之中。而非遗文化逝去的部分如果没有新的文化因素来接替其功能,极有可能造成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

    所以在主体结构方面,短视频平台需要确立明确的非核心主体角色意识,即认识到自身仅为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传播与传承的后援力量,自身的价值应该是非遗传播的辅助者,帮助非遗传承人及非遗社区成员更好地进行非遗实践。在形态样式方面,应该从一开始就杜绝非遗在短视频平台视听觉化转向的发生,要求短视频作品在策划与制作中禁止过分包装、极致渲染的视听觉追求,而尽量真实、整体地展示非遗,或者由专业研究机构联合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内在的价值、意义,从而使非遗文化体系得到完整且原真的维系、传承和弘扬。在社区模式方面,可以开展相对应的非遗线下活动,从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非遗社区这一系统性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的建设。总之,只有两种文化以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姿态进行融合,才有可能让非遗文化从虚拟性重回现实性。

    (摘编自杨帆《新媒介文化与非遗文化的互动与调适:基于短视频平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变现象的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于传统文化批评,媒介批评关注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考虑经济因素与心理因素的交织,兼顾物质与精神层面。

    B.“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形象地揭示“美可以无功利”的特征,同时提醒批评家要对当下文化有清醒认识。

    C.虽然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促进了非遗文化的发展,但新媒介文化的商业性也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

    D.非遗文化传承人及非遗社区成员是非遗的核心主体,而短视频平台的介入,往往使得他们发挥不了核心主导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当下社会文化语境变得更为复杂,传统的文化批评模式已经很难加以应对。

    B.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有时会使艺术评价先于艺术行为。

    C.短视频平台虽然拥有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但也存在为了功利过度包装等缺点。

    D.由于非遗文化向视听觉化转变,它不仅失去意义与价值,也失去仪式感与庄严感。

    【3】下列选项,最能证明材料二中“非遗文化在形态样式上发生变化”的观点的一项是(       

    A.运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

    B.抖音平台现场直播书法家创作书法艺术作品并进行拍卖。

    C.文化部门录制民间艺人表演《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皮影戏。

    D.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开发让游客亲身体验蓝染的旅游项目。

    【4】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篆刻已逐渐被激光篆刻代替。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这一现象。

    【5】如何运用媒介批评的观点评价当今非遗文化的传承?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

    (3)《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4)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7)大直若屈,_________,大辩若讷。(《老子》)

    (8)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君子心怀天下并非易事。它是《荀子·劝学》中的自我审视,力求“①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修为;它是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举杯豪饮后,抒发的“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的老当益壮的豪气;它是韩愈在《师说》中奖掖后进,发出“④________________”的诚挚赞赏;它是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辞官而不推责,愿“⑤________________”的无怨奉献;它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生疾苦,希望“⑥________________”的济世情怀;它更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心系民生,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沉喟叹。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常为后世文人追随认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写法。

    (2) 《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借用典故表现将士忠君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荀子在《劝学》 中认为,“________”也不足十步远,“________的“不舍之功”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棕行

    杜甫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

    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歌咏远眺所见的一株海棕树,它在清江之滨,高耸入云。

    B.“龙鳞”与“犀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刻画了海棕树树皮的形状特征。

    C.由“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两句可知,诗人相信海棕树终会被众人熟知。

    D.本诗前四句直接描写海棕树,后四句是由海棕树引发的联想,虚实结合,寓意深长。

    【2】这首诗借用原产于西域的奇木海棕树来寄寓自己的情思。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雹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驺从将临,先遣负弩。”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1我们在高中课文中读过的《聊斋志异》中的篇名是《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字

    (1)天师治具相   (2)其月日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先生同乡,不识耶?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不物喜,不以已悲

    C.又起,高楼阁。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兰台之宫

    D.沟渠皆满,田中仅数枚焉 人非生知之者

    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少间”相似的一项是(   )

    A.言奉旨雨雹 B.质明,避哨竹林中

    C.无何,宰以卓异闻 D.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5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2)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6作者借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②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严复)

    ③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陶行知)

    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习近平)

    ⑤这是东方。在这里,新与旧也曾对立过,生与死也曾矛盾过。(李娟)

    读了上面五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