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文里 着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古奥的 …… 谁能穿透历史的冰层, 古诗文的领域,寻觅到汉语的源头活水,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
A.隐藏 理想 侵入
B.隐藏 思想 侵入
C.蕴藏 理想 潜入
D.蕴藏 思想 潜入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
C.《小石潭记》的“记”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以论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
3、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B.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bó)着一支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拨前蒿(gāo),阿发拨后蒿(gāo)。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pàn),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徒(xǐ)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山麓、沟壑(hè)、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pō),垫高了河床。
5、阅读《登岳阳楼(其一)》,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D.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诗人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
【2】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一东”“一西”,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帘旌不动夕阳迟”,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夕阳入山图,烘托了诗人登临时的悠闲、平静的心情。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3】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
B.抒发了诗人颠沛流离之苦、对国家的无限忧愁,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C.表达了作者晚年面对国破家亡的困境而产生的得过且过之感。
D.这首诗以虚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
【4】与本诗颈联结构最相似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根据提示正确默写诗文原句。
①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__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体现了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比喻手法来表达与友人难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根据所给的提示信息,为下面各句中的“它”选择相应的选项。
①它是保尔最喜爱的书,保尔希望能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拥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灵魂。
②它是傅雷的译作,在给儿子的信中,傅雷夫妇经常用主人公的事例来教育和鼓励儿子。
③它是世界名著,孙少平和田晓霞是在观看由它改编的电影《王子复仇记》时再次相遇的。
④它是傅雷推荐给儿子的古文书,盛赞其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尽显两晋六朝文釆风流。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哈姆雷特》C.《牛虻》
D.《约翰•克里斯朵夫》E.《世说新语》F.《人间词话》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青春获得了胜利。伤寒没能夺走保尔的生命。这已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A)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站起来,颤巍巍地扶着墙壁,试着在房间里走动了。他让母亲搀扶着走到窗,向街上望了很久。(B)雪已开始融化,雪水汇成的小水洼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外面已经是冰雪消融的早春天气了。
紧靠窗户的樱桃树枝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麻雀,它不时用机敏的小眼睛偷看保尔一眼。
(C)“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是熬过来了吧?”保尔用手指敲敲窗户,低声说。
母亲吃惊地看了他一眼。
“你在那儿跟谁说话?”
“跟麻雀……它飞走了,这个小机灵鬼。”他无力地笑了笑。,
①简述保尔第四次死里逃生的经过。
②写心得是极为有效的读书方法,通常用来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比如对于作品内容(人物、情节、情感、思想等)和形式(写作技巧、行文风格、艺术特色等)的看法与评价,以及在阅读中生发的新认识、新观点。请你从A、B、C三处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写岀你的阅读心得。
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①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来没有开过一朵花,我多么希望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粉红的花朵。
②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的,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立刻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它很像村里无儿无女的老薛头。于是,父亲决定将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成为那些蔬菜瓜果的邻居。
③被施了农家肥,浇足了水,喷撒了杀虫药,再加上父亲不时地修剪,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
④“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
⑤它却始终没有开花,只是一年又一年地粗壮着枝干,一年又一年地茂密着叶子,在四季轮回里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仿佛从未听到过有关开花的召唤。
⑥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根须却一直在泥土里与豆角、茄子争抢养分,浓密的树荫还遮挡了不少辣椒该享受的阳光,我对它越来越失望了,建议砍掉它算了。父亲却执意留下它,理由是:再等等,或许它现在还不想开花,还想无拘无束地疯长两年,等某一天它突然想开花了,没准儿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呢。
⑦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再说了,谁规定了一棵苹果树就一定要开花结果?难道它不能按着自己的心愿活一回吗?别的苹果树喜欢开花就尽管开花好了,它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为何要被责怪呢?
⑧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雪雨,除了没有开出人们熟悉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别的什么也不缺少啊,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况这棵苹果树又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
⑨如是一想,我便释然了,不再期盼着苹果树开花,反而觉得不开花的它更可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而洒脱,自有一种楚楚动人的气质。或许父亲和母亲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们早就听从邻居们的劝告,将它当作生火的烧柴了。
⑩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锦州游玩,到路边的一个果园买刚上市的苹果。那一树树红通通的苹果,令人口舌生津。蓦然,我想起那棵一直不开花的苹果树,便请教那位热情的果农,是否他也遇见过不开花的苹果树,他说当然碰到过,碰到了,就砍掉,倒出位置给开花的苹果树……
⑪我能够理解果农如此干脆利索的选择。在我家菜园子里的那棵苹果树,是幸运的,虽然我曾期待过它开花,但我很少抱怨它的不开花,甚至开始一点点地欣赏它了。
⑫与一位教哲学的老教授聊天时,我又提到了那棵不曾开花的苹果树。老教授感慨:那真是一棵有性格的苹果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活一回,自由自在,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坦然地活自己,这样的一生也是富足的。
⑬时光流转,见过种类繁多的开花的树,唯有那一株没有开花的苹果树,在我的心陌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季季枝繁叶茂,在我出神的凝望与遐思中,那棵神奇的苹果树,竟开出一朵朵绚丽无比的意念之花,引我朝着生命的深处,一步步地执著走去。
(摘自《思维与智慧》2020.07)
【1】对这棵不开花的苹果树,“我”的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请用原文中的词语补全内容,理清情感脉络。
憧憬——________ —— _________——释然——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 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的,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品味这一句的表达效果。)
(2)反而觉得不开花的它更可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而洒脱,自有一种楚楚动人的气质。(结合上下文,说说“楚楚动人的气质”具体指什么。)
【3】文中的父亲虽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他的性格特征。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9、按要求写作。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心里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