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派遣(qiǎn) 医疗 殖民地(zhí) 冷冷清清
B. 鄙薄(bó) 脱离 拈轻怕重(zhān) 共产主义
C. 纯粹(cuì) 实贱 晋察冀(jì) 自私自利
D. 鄙视(bǐ) 佣挤 麻木不仁(má) 帝国主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那天晚上,他父亲来拜访我的父亲,走时一副面红耳赤,义愤填膺的样子。
B. 今天的晚会上,这两位著名的“老戏骨”首次同台演出,配合得天衣无缝。
C. 在这新的征途中,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去勇敢拼搏,奋力前行。
D. 学成一门专业是艰苦的,不可能一朝醒来就宣称自己大彻大悟,已掌握了这门学问。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虽年近八十,行将就木,但还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尽自己一份力量。
B. 他为人大度,心胸开阔,乐观向上,说起话来还很幽默,这种豁然开朗的性格,深受老师和同学们喜欢。
C. 董事长刚去世,子孙就陷入财产争夺战,原来辛苦建立的企业王国顿时分崩离析。
D. 那“画框”中的亭桥,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桥身与倒影相映成趣,孔如环佩,半实半虚,这“借景”之作,让人叹为观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天早晨,李小龙看到一只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李小龙一抬头,看见天上飞着一只东西。鹤!他立刻知道,这是一只鹤。
①扁豆和芝麻都拔了秧
②芦花雪白,人的眼界空阔了
③秋天了,庄稼都收割了
④天空淡蓝淡蓝的,淡得像水
⑤空气非常凉爽
⑥树叶落了,芦苇都黄了
A. ⑥①②⑤④③
B. ⑥③①②⑤④
C. ③①⑥②⑤④
D. ③①②⑥⑤④
5、下面对《卖炭翁》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掠夺给劳动人民造成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遭遇。
C.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 “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形成强烈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大胆反抗。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王绩在《野望》中,用典故表达避世退隐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一诗中,以一问一答作结,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名著,我们经常被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所吸引。请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姓名。
A | 她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了保尔,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读,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 |
B | 他不仅是保尔的哥哥,还是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
C | 他是谨慎而严肃的水兵,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工人,保尔深受他的影响。 |
D | 她漂亮、机智,心地善良而坚定。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她热爱自已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 |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恐龙无处不在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 )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 )而不是恐龙自己在(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 )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南美洲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选文中括号内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遍布 漂移 迁移 分散 B.分布 飘移 迁徙 分散
C.遍布 漂移 迁移 分布 D.分布 飘移 迁徙 分布
【2】对选文画横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头突发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点。
B.文章开头的这两句话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确凿的根据的。
C.这个论断不仅是全文的起点,而且也是作者科学精神的精华所在。
D.这句话体现了事物说明文层层推论,说明准确,思维严密的特点。
【3】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地球是由一些很分散的静止板块构成的。 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岛屿链”之谜可以借此理论获得答案。 D.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
【4】下列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一句是( )
A.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B.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D.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9、请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7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