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包头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爱莲说》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C.《安塞腰鼓》为了展现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之美,极力铺陈,写得汪洋恣肆,慷慨激昂,令人仿佛置身于沸腾的群舞中。

    D.《社戏》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回忆了作者童年到乡下外祖母家看社戏的经历。

  • 2、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 3、下列对《关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中的“雎鸠鸟”象征着文静美好的女子。

    B. 采摘荇菜是起兴的写法,写出男子对心上人日夜追求。

    C.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际上是想象中的把心爱的姑娘娶回家的情景。

    D. 这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诗中表达出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感情。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针对市民出行困难的问题,大家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B.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对居家防控疫情的相关措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等诱发的。

    D.4月24日,随着最后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愈,今天武汉重症病例实现清零。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①水国:水乡。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

    (4)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5)知不足,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6)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8)_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贺敬之《回延安》)

    (9)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10)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这段文字出自《_____》,作者_________。这段文字中所写的“你”是指_____。“你”是一个_____大师。作者曾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这段文字是从_____   ______方面告诫儿子的。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生命的盘虬》,回答问题。

    生命的盘虬

    ①放假回家,小侄女不住地缠着我说话,一会儿聊家里的猫,一会儿说楼下的树,突然又指着我的手背问道:“这是什么呀?”“这是青筋啊。”她一脸的迷惘。要我怎么向一个四岁的小孩去解释什么是青筋呢?“好像楼下大树的树根啊。”小侄女仰着头好奇地说。是啊,这不就是生命的树根吗?

    ②我努力回忆自己是何时开始出现这些青筋的,然而找寻不到它们的由来,好像一夜之间就出现了。它们像是细线般在指间、手背上延伸开来,如同河流般汇集到手腕,弯弯曲曲地向上攀爬着。我蓦然想起了学校墙壁上的爬山虎。某天停下脚步去细看,原先尚是浅细的根茎早已生长出许多的小茎,紧紧地依附在墙上,它变得愈发的苗壮,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新碧,像一条细细的墨绿河道在墙壁上流泻着,让我感到一种静穆,与生命的勃发。我又想到了外婆那双布满青筋的手。那真似年久的大树四下徘徊的盘虬,它们盘根错杂而狰狞地袒露着,显示着外婆的衰老与枯竭,又似乎隐含着无尽的力量。

    ③我不解于自己是如何将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呈现的分别是生机与衰亡,然而它们都在岁月、风雨中愈加弥深。十几年的风雨刮倒了大树,却没有刮去爬山虎,它仍旧翠绿地依附在墙上,时或趁着微风掀开这碧绿的帘子,打量着日复一日相似的景与行走殊貌的人。而外婆呢,在经历幼年丧父、青年蒙受战乱、中年饱受饥荒与晚年丧夫的种种苦难之后,仍保持着淡然的心态。我总能回想起她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着太阳的样子,那般的平和安详,好像往日的苦难都不存在,余下的便是静谧的日子。

    ④生命又何尝不是一株大树呢?只是人总是看到它的枝繁叶茂、它的硕果累累、它的枯枝残叶,却没走近去看那盘缠的根虬。我记得老屋外不远处有棵榕树,那树很高大,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叶,撒下点点的斑影,它是如此苗壮,看不见丝毫的枯竭。然而走过去,却总有粗大的根茎伏在泥土里,像金石一样坚固,那是拿石头下去也不会断裂的根!我记得刚种下几年的树并没有这缠绕的根虬,谈不上粗壮如斯。又想,树根既然在土下生长着,何必要探出头来呢?外婆便会说,树老了就会这样的,根长出来了才好去抵挡风雨。我想到了青筋,人开始变老,手上的青筋也会不住地凸显出来。

    ⑤我记忆中外婆的模样,是上了初中暑假再回老家时的样子。那时外公已去世,同条胡同里的邻居或死或离,四周一片寂静。我总是怀着恐惧走过那段青苔遍布的小巷去看望她,残败不堪的老屋泛着清幽的光与微微的寒气。外婆开始变得衰老,总听不清我的话,只是一味地低声应答。她的头发花白,脸上皱纹遍布,宽大的衣服遮盖不了她佝偻的背,以及那双满是青筋的手。一段时间里我为之惊恐,似乎死亡便这般在她的四周缠绕着。我看看自己,那未褪去稚嫩的手背上只有很浅的青丝,但那似乎预示着青筋终究会冒出来,慢慢侵蚀我的生命。我在外婆的脸上几乎看不到她对死亡的恐惧,她每天就这样安然地度过,不去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不去咒骂命运的不公。有一天,我突然问:“您不怕死吗?”“我怕啊,所以我每天都穿戴好衣服去等待着。”她轻轻地说,“有你们记着我就好。”外婆几年前去世了,她最后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她长久所渴求的自尊在病痛中荡然无存,满口的胡话,终日的昏沉。然而在她最后的一丝清明中,我想她是坦然的。关于死亡,外婆早已洞悉,能做到向死而生,死亡便不那么让人恐惧。也正如她曾表达的,在子孙后代的记忆里,她终究存在过,这就够了。

    当我再看到那枯败的榕树与它那仍旧缠绕不休的根茎时,我忽然意识到这在我身上缠绕着的青筋,也如同一道前人传留下的血脉,像是盘虬的枝干又发出枝丫,慢慢地生长、苗壮,或许百年后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们观仰它的同时,也会想到它的由来,想到听闻中的那棵早已干枯被伐去的大树。

    ⑦于是,我俯下身与小侄女对视着:“你就像棵小树,这就是树根,或许现在它还很浅看不出来,但当你经历了伤心痛苦的事情的时候,流下的眼泪就像雨水一样,你见过树苗浇水就会长大吧,那时候这些小树根也会冒出来,那表示你成长了,能经受风雨了。”

    ⑧生死枯荣,从来都不是间断的。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9日,有改动)

    【1】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我不解于自己是如何将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请指出加点词语“这两样东西”所指代的内容?

    【2】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与小侄女关于生命的对话,请分别说说有什么作用?

    【4】从全文看,本文以“生命的盘虬”为题有什么好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根据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低于600字的作文。

    前行,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应有的姿态。开心时,一路放歌;痛苦时,咬牙坚持,孤单时,需要携手同行。

    【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否则会扣分;(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