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冕(guān) 豢养(juàn)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ěi)
B.诓骗(kuāng) 阔绰(chuò) 拮据(jū) 强聒不舍(guō)
C.栈桥(jiàn) 拜谒(yè) 筵席(yán) 矫揉造作(jiāo)
D.坍塌(tān) 濡养(rǔ) 寒噤(jìn) 自惭形秽(suì)
2、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议论性文章需要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态度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B.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句子将观点表述出来,才能做到观点明确。
C.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够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证。
D.在使用材料时,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
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虚妄 鲁砘 自暴自弃 经世奇才
B.墨守 发怔 如雷贯耳 走头无路
C.筵席 流俗 箪食壶浆 轻而易举
D.拜堨 逞能 矫柔造作 孜孜不倦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鲜妍 赞誊 富丽堂皇 断章取义
B.惊骇 忧戚 附庸丰雅 扭捏作态
C.嘶哑 脏物 李带桃僵 觥筹交错
D.妖娆 流盼 形销骨立 浩浩汤汤
5、阅读下面两段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及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节选自《板桥自叙》,有删改)
(注)①激:激励,激发。②委蛇:曲折前进。③奥区:深奥:区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逆旅:旅店
B.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
C.右备容臭 臭:气味,这里指臭味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敝:破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在语段(甲)的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求学的艰苦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成功?请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颔联中的“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这一联表现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7、综合性学习。
信,在古代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人们用它交流信息,传报平安,倾诉情感,畅谈人生……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某学校欲开展“以信传情”的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阅读本学校的学生便用书信情况的调查表格,并写出两条探究结果。
结果一:
结果二:
年级 项目 | 从没写过信 | 学作交时写过 | 给亲人朋友写过 |
七年级 | 94.4% | 1.1% | 4.5% |
八年级 | 89.5% | 5.2% | 5.3% |
九年级 | 85.8% | 7.3% | 6.9% |
(2)活动中你发现手写书信有着微信、电脑邮件等无法企及的优点。请至少写出两条。
(3)为体现书信在古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请你写出一句与“书信”有关的诗句。
8、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5)__________________,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好友的深情厚谊。
9、阅读下面小说《多余一句话》,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②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③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④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⑤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
⑥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⑦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⑧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⑨如果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
⑩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勺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⑪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
⑫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可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⑬……
⑭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可能都有。
⑮这么吵着闹着,车就到站了。
⑯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⑰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⑱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⑲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⑳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㉑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㉒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㉓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以“多余一句话”为题的好处。
【2】小说中画线的两处均是对小伙子的描写,前面说小伙子是有涵养的人,后面小伙子居然也说出了一句多余的话,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3】结合上文,补写“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的内容。(50字以内)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晃来晃去”一词表明车上的人不注意个人形象,缺乏文明修养。
B.整个事件的发生均是由缺乏职业道德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售票员那句多余的话引起,最后我也被售票员打伤。由此可见,对职业道德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呼唤,是小说的主旨。
C.小说中的“我”由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事件的参与者,故事情节的发展既让人意外,又觉得在合理之中。
D.小说的语言轻松活泼、风趣幽默。在情节布局上,主要靠人物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同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抓住公交车上的一个小场景,来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在公共文明这一环节上,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和建设者。
10、阅读李昌禹《“拼爹”难拼出美好未来》,回答小题。
①一毕业就面临的“就业难”“高房价”“裸婚”等现实难题,确实让当代青年背负了太重的负担。
②于是,有人重弹“出身论”的老调:“出生决定出路”“拼搏不如拼爹”;有人鼓吹“读书无用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甚至有人抛出“长相论”:“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这竟然引得无数网友跟风,大呼“中枪”,呼喊着“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③青春,本该是热血拼搏、永不服输的,所谓“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年轻是冲锋陷阵的资本。然而,一些言论却劝诱年轻人早早缴械投降,或者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岂不是咄咄怪事!
④如果依靠拼爹,陈嘉庚自可守着父亲的米店过着舒适惬意的生活,陈景润大可在战乱年代托父亲关系谋一份在邮局的稳定差事……
⑤如果依赖拼爹,身为保安的甘相伟恐怕只能躺在床上做做北大梦,棉纺厂工人张艺谋也许只能在下班后落寞地艳羡别人拍的电影……
⑥但因为这些人有梦想,不甘心,敢拼搏,所以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⑦总有年轻人抱怨自己没有资本、没有关系、没有机遇,却不愿反思自己是否把时间都浪费在看肥皂剧、刷没有营养的微博、在淘宝“血拼”或者通宵打游戏上。没有一个富爸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此为借口,丢了拼搏的勇气和斗志。
⑧“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顶住风吹雨打,忍住腰酸背痛,不断攀登。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受苦的时候,往往也是能力、功力提升最快的时候。“练武不练功,到老一身空”,像扎马步这样的基本功,练起来最苦,也最能锻炼人。这种苦,中老年人吃不消,只有年轻人能做到,所以,“苦”中,蕴含着对年轻人来说最独特的价值和机遇。
⑨话说回来,其实说到“拼爹”,只要不违法乱纪,也是人之常情。不光中国,欧美发达国家一样“拼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子女花父母的钱,父母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子女发展,在哪个国家都合乎情理。但俗话说“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易于懈怠,如果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一旦失去了荫庇,“其亡也忽焉”。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道理就在此。“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奋斗,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⑩“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与其对别人拼爹“羡慕嫉妒恨”,不如趁年轻好好奋斗拼搏。莫等青春散场,才后悔来不及、回不去、得不到。
【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请分析第⑧段的论证思路。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放在⑥一⑨段的哪一段最合适?并简述理由。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说:“如果总认为别人抓住机会,是因为他有什么社会关系,是因为世道太黑暗,那么我这辈子肯定不可能坐在这里。”
11、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节传统文化亟待重视起来
①春节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大的一个节日。然而,承载着丰富传统文化的春节却越来越“单薄”。匆匆的脚步让传统年俗离我们越来越远,以至于在春节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传统年俗保护显得越来越迫切。
②什么是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些童谣,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年习俗”,这也是人们记忆中的“年味儿”。
③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老传统、老玩意儿,对于现代人而言,已经渐行渐远。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各种“压力山大”,让人鲜有时间和精力,去体会这些“慢幸福”;另一方面,伴随娱乐方式多元,人们也乐于追求多样性的年节,也导致了这些老传统习俗的式微(事物由兴盛而衰落)。
④诚如专家所言:“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传统节日在今天有着更为丰富的现代价值,对“传承文化认知、增强民族认同、调剂精神状态”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不能任由春节传统文化一再式微,要对其重视起来。
⑤第一,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其中文化部申报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6个传统节日均被列入其中。因此,地方立法也应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⑥第二,应搭乘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就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扫房、祭灶、春联、爆竹、压岁钱……与春节有关的习俗都带有农耕文明的印记。所以,春节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借机实现再振兴。
⑦第三,让春节传统文化氛围浓郁起来,也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比如,文化部门可与热心企业共同搭台,让春节传统文化有施展拳脚的平台等等。于我们个人而言,更应该明白春节不是一个单纯的吃喝玩乐的节日,铭记春节传统文化,并通过多种形式传承下去,是我们当代人的使命。
(杨玉龙/文,选自中国青年网2018.2.6,有改动)
【1】作者在本文中要表明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所述,“春节传统文化亟待重视起来”的原因有哪些?
【3】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作者引用童谣,作用在于以童谣中春节习俗消失为依据,论证春节文化亟待重视、保护,同时,使文章内容生动形象,感染力更强。
B.第④段中划线句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意在证明“传统节日在今天有着更为丰富的现代价值”的观点。
C.第⑥段中“春节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借机实现再振兴”,指的是春节文化可以借力“扫房、祭灶、春联、爆竹、压岁钱”等形式在现代生活中再度辉煌起来。
D.作者认为在新的时代保护传统文化的第一点重要措施可以概括为“法律推动民俗保护势在必行”。
【4】为更好地传承春节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的你,可以做出哪些贡献?请你为下面对联写出下联。
上联:写春联,画年画,百场电影进农家
下联:
12、题目:打开另一扇门
要求:1.这份试卷中出现过的素材请不要使用 ;2.字数600字左右;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