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盗窃乱贼而不作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 故外户而不闭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是谓大同 是鱼之乐也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应该是一颗树,在缄默中伫立,既能接受阳光,也能包容风雨。
B. 街头的火把和纸灯笼,在幼年总引起幽悄而微带惊怖的有趣的情绪。
C. 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极其残忍,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
D. 我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理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摸……等六大元素。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都可以相互听到。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写景很有特色,试加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诗文名句积累。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的老人、儿童都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心事
王伟锋
老太太这次住院,是因为对窗的两只猫。
两只小猫,相互依偎,趴卧在对面六楼的窗沿上。
老太太揉揉眼睛,没错儿,是两只小猫,猫耳朵支楞着,像是在倾听楼下的什么动静。几个小时过去,它们依然趴在窗沿上,一动不动。这让老太太感到好奇。
老太太是早上在客厅看电视时偶然望见这两只小猫的。说是在看电视,其实差不多只是听了。老太太守寡多年,将儿子拉扯大,常年累月的操劳,眼睛早早就不行了,看东西总像隔了层什么。用老太太的话说是:我与这个世界,隔着一层毛玻璃。幽默归幽默,毛玻璃之外的现实世界依然是坚硬的。
中午,外面起风了。风很大,在楼宇间穿梭,发出时而低沉时而尖利的呜呜声。老太太赶紧上阳台收拾衣物,把窗子都关严实。
这么大的风,两只小猫怎么样了?老太太不时朝对窗张望。两只小猫仍然趴在窗沿上,几乎半个身子探了出来。万一,风把猫刮下楼——老太太心里不由打了个寒战。
她甚至感觉听到了猫的叫声,在风声中微弱、凄然而又无助,一声一声,如百爪挠心,挠得老太太站起来又坐下去。终于,她下决心给儿子打个电话。
电话接通,儿子觉得意外,母亲很少在上班时给他打电话,他警觉地问出了什么事。老太太怕儿子担心,装作很随意的样子说起了对窗的两只猫。
几番对话下来,儿子释然了,又觉得莫名其妙:“什么猫啊狗的,我一上午忙得够呛,资料还没整理完呢。老妈,你真没其他事?有事你别瞒着我。”
老太太无语,挂断了电话。但她越想越坐不住,打开防盗门下楼——得想办法提醒一下对窗。
就是在下楼时,一心想着猫的老太太不慎滑倒,摔了下去……
好在伤得不重,右腿轻度骨折。
儿子赶到医院时,老太太已经被邻居送进医院,打上了厚厚的石膏和绷带,躺在病床上哼哼。
看着匆匆赶来的儿子,老太太满心的歉意。但还是忍不住说了猫的事,坚持要儿子回去一趟,提醒一下对窗。
儿子了解母亲,母亲善良,见不得别人受难,今天要不把这件事了了,老太太怕是要睡不着觉了。
儿子叹了口气,让母亲放心,打车回家,爬上对面的六楼敲响了厚重的防盗门。
很长时间,不见开门。对门倒是有人出来,儿子硬着头皮说出事情原委,那人说,里面住着一位老人,是自己一个人住,平常这个时间肯定在家的。
儿子心里突然有不好的预感。他下楼找到物业,给老人打电话,但电话始终没人接。
还好,物业有老人女儿的电话,女儿一听也急了,但人在外地,就在电话里千恩万谢地拜托物业报警,说自己尽快赶来。
警察打开门进去,众人这才发现,老人倒在卫生间里。白瓷砖上是一滩暗红的血迹。人已昏迷,所幸尚有呼吸。
老人被送上救护车后,儿子忽然记起两只猫的事,走进阳台,一望不禁哑然失笑。
哪里是两只猫,分明是一双鞋子。包着卫生纸的鞋帮高高竖起,可不就是像猫的两只耳朵嘛!
回到医院已是夜半时分,儿子轻手轻脚走进母亲病房,替她掖了下被角。老太太忽地睁开眼睛,盯着儿子。
儿子将手机伸到老太太面前,屏幕上,是两只雪白的猫在沙发上嬉戏,亲密无间。
老太太满意地笑了,顿觉困意来袭,忘却腿上的疼痛,打了个大哈欠,很快便响起了均匀的鼾声。
(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24期,有删改)
【1】文章以“母亲的心事”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风很大,在楼宇间穿梭,发出时而低沉时而尖利的呜呜声。
【3】“哪里是两只猫,分明是一双鞋子”,在这一真相揭示之前文章已埋下伏笔,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4】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什么是道德标准的核心?简单一句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别人
(钟南山)
钟南山院士的这句名言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童,记录你的思考,或叙写你的故事,或抒发你的感情。
要求:(1)自拟题目。(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4)有真情实感。(5)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