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_________。
①而他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苏东坡所谓“雁字一行书降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2、对下列一组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样本分析法一直有较大的漏洞
②人们还是一直使用——清点这种野蛮的方法
③虽然后来证实他能够得出正确的数据仅仅是因为运气好
④因此无论是进行人口普查
⑤但在当时他的方法大受欢迎
⑥还是其他大数据类的任务
A.①⑤②③⑥④ B.③⑤④⑥②①
C.⑥③⑤①④② D.③⑤①④⑥②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⑤①③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奏响了新时代的海上和平乐章。
B.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为广大市民出行带来了便利,又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C.新生代作家能否再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受到全世界人民继续关注的关键。
D.《复仇者联盟4》上映结束后,为全球漫威迷开启了一场视觉盛宴。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宁不来?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
(5)一条条街道宽又平,___________,一盏盏电灯亮又明,_________。
(6)《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完成下列和名著阅读有关的小题。
兴趣选择。
(1)读整本书,一定有特别吸引你的地方,小明同学在阅读《傅雷家书》时,被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那深沉而温暖的父爱所吸引,请你细心揣摩小明选择的语段,思考下列问题: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到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
从语言特色考虑,填入横线处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我认为选项( )是正确的,理由是:
(2)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小明在《傅雷家书》的读书交流会上,想就“感动自己的父爱”发表感言。请你协助小明,想一想哪些内容适合这个阅读目的?
(3)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小明同学在阅读《苏菲的世界》时不得其法,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指导小明适合采取哪一种阅读方法呢?
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砸石子的父亲
①十年前到小城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买房子,然后迫不及待地装修。终于在那个明媚的秋日里,我家成为小区内第一个住户。
②不想从乔迁新居那天起,我便被吞没在此起彼伏的“装修交响乐”里。更要命的是深更半夜,依然有个“啪嗒啪嗒”的声响敲打着我的神经。长久的失眠让我心中愤懑,我决定寻找这个声源。
③那是个周日的晚上,我顺着沉闷的声响一路寻去。因为住户少,小区里黑咕隆咚的,远远看到最靠边的一个车库里透出一线光亮,“啪嗒啪嗒”的声响就是从那里传出的。
④我悄悄走过去,趴在门缝瞅了瞅,里面有个农民工在砸什么东西。我敲了敲铁门,一个汗流满面看不出年纪的民工探出头来。我指指我家窗子的灯光说:“我住那儿,大哥,您这是?”他有些尴尬地笑笑,满脸的皱纹舒展又收拢,如深秋墙角那朵遭霜的野菊。他满脸愧疚地说:“我吵了你吧?大妹子,我在砸石子。”我顺着他包满胶布的乌黑的手指,看到了一大一小两堆石子,旁边是一卷铺盖,地上一个快餐杯、一把暖瓶。石子边是一块大石板,上面有一把锤子,还有正在砸着的几粒石子。
⑤看到我疑惑的神情,他讪讪地说:“我跟建筑队打小工,晚上一个人住在这里没事,就给工地上砸石子。”
⑥“砸石子?也能挣钱吗?”
⑦“挣啊!”他的眼里闪着光,“这大石子用机器加工成小石子每斤要五角钱,我一晚上能砸一百斤,那就是五十块钱呀,够孩子在食堂吃一星期的菜。”
⑧“你孩儿买菜?”我越发迷惑了。
⑨那农民工脸上立时现出喜悦的神情:“我孩儿在北京上大学呢,前年他考了全县第二名。他娘常年有病,亲戚朋友帮着好歹上了两年啦,他在学校从来不舍得买菜吃,只啃饽饽就咸菜……””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了。我望了望地上的快餐杯,里面也有几块黑乎乎的咸菜,还有吃剩的一块馒头。
⑩一时我竟然不知说什么好,怔怔地望着他,信口问道:“你孩子给你写信吗?”他说写呀,从铺盖底下抽出一个塑料袋递给我,“昨天还来了一封。”在幽暗的灯光下,他小心翼翼地抽出那封信展开。信是用笔记本上撕下的纸写的,字迹潇洒遒劲,信里主要讲了自己的近况和以后的志向,更多的是对父母亲的惦念,他让父亲不要太劳累,让母亲好好调养身体,不要舍不得吃穿。说他没有接受学校的捐助,现在做了两份家教,还包了公寓的楼道卫生,一月的收入照顾生活还可以攒下一点交学费……
⑪信上有他公寓的电话号码,我问那位大哥:“你给孩子打过电话吗?”他低下了头,说:“没打过,家里没电话,也没什么急事,长途挺费钱的。”我赶紧拿出了手机,拨号,然后递给他。他抖抖索索地接过,嘴唇嚅动了一下:“军啊,我是你爹……你要买菜吃啊,我和你娘都好着呐,我在青岛干活,一月挣三四千块。你娘的病也好多了。别忘了一定要买菜吃啊,长身体的时候,没钱我给你寄,别哭了啊……”说着说着,自己的泪却顺着脸颊流下。他不好意思地抹了抹脸:“军啊,这是一个好心的姑姑的电话,不多说了啊。”说完,把手机递给我:“谢谢啊,大妹子,我第一次给孩儿打电话,唉!当爹的没有本事,苦了孩子了。”说完,他瘦弱的身躯如没了筋骨一般颓然下蹲,双手捂着脸,鸣咽起来。
⑫我一时找不到可以劝慰的话语,擦了擦自己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蹲下身,拿起锤子砸石子,砸了几下竟没将那个大石子砸碎。原来石板底下垫了厚厚的编织袋,一锤下去,软软的。那位大哥麻利地接过锤子“啪”一声大石子变成了几粒小石子,他说:“我怕响声大,吵了你们睡觉,底下垫了些编织袋,这样砸起来费力,但声音小些。”
⑬我赶紧说:“我们不怕吵,你把袋子抽出来吧,那样可以多砸些,也许你孩子可以多买一份菜……
⑭那一晚我在小区里漫步了很久。我想起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想起了年少时在小村里,不管是鸡鸣狗叫,还是打麦机彻夜的轰鸣,都没能惊动过我的酣梦……
⑮当我回家路过那个车库的时候,“啪嗒啪嗒”的声音再度响起,但我觉得那些声响忽然动听起来。从那夜起我睡得特别香甜。我理解了一份沉重的父爱,也从心灵深处学会了怎样用爱倾听。
(作者:杜宝丽。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1】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事件 | “我”的感情变化 |
乔迁新居后,“啪嗒啪嗒”的声响敲打着我的神经。 | 愤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疑惑 |
明白砸石子的父亲的辛苦后,请他用“我”的手机给远在北京上学的儿子打电话。 | 感动 |
砸石子的父亲继续砸石子,但“我”觉得那些“啪嗒啪嗒”声响忽然动听起来。 | 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画线句子是如何描写父亲的?请简要赏析。
【3】⑭段“那一晚我在小区里漫步了很久”,“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辈,结合全文,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把“我”的心理描写出来。(80字左右)
【4】本文以“砸石子的父亲”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9、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一篇文章。
因为疫情,同学们体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线上学习,感受颇丰。看,复课后,大家聊得可欢了:
“线上学习挺好的,可以随时上课,再也不会迟到了。”
“是啊是啊,课上的内容还可以反复学习,再也不用担心来不及写笔记了。”
“我觉得啊,还是学校里正常上学好,大家在一起学习更开心。”
“我也赞成学校正常上课好,因为我发现我高估了自己的自控能力。”
“赞成+1,第一次明白学校的纪律不只是约束,也是学习效率的保障。”
……
要求:⑴根据材料,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提炼主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⑵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⑶文章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姓名、班级、学校等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