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归省/省悟 空闲/目空一切 天衣无缝/逢场作戏
B.蛮横/横幅 房间/挑拨离间 强词夺理/身强体壮
C.出轧/倾轧 拾级/拾金不昧 蔓生植物/轻歌曼舞
D.抉择/决心 曾经/曾不盈寸 不修边幅/名副其实
2、 把下面画线的长句改为整散结合的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柿叶一落,槐叶一飘,京华的秋树便相继凋零了;落叶在公园里和马路上,稠密如雨萧萧地下。
A.公园里,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
B.公园里和马路上,稠密如雨的落叶萧萧地下。
C.公园里或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
D.公园里与马路上,稠密如雨的落叶萧萧地下。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的文体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了一种文体,多用韵。
B.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创作于中秋佳节,词中的“婵娟”指月亮。
C.《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海底两万里》中的阿龙纳斯是法国生物学家,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主人是尼摩船长。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B. 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C. 全场的日光和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D. 他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5、阅读白居易《卖炭翁》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3)凄神寒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和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①文段选自《_______》,文中的“你”是______________填姓名)
②联系作品,说说长辈和青年人相处,双方应持有怎样的态度。_______
8、文段三
生命与蛋白体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在这里,蛋白体是按照现代化学的意义来理解的,现代化学把构造上类似普通蛋白或者也称为蛋白质的一切东西都包括在蛋白体这一名称之内。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
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我们遇到生命,我们就会发现生命是和某种蛋白体相联系的,而且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我们遇到不处于解体过程中的蛋白体,我们也不例外地发现生命现象。无疑地,在生物体中,必然还有其他的化合物来引起这些生命现象的特殊分化,对于单纯的生命,这些化合物并不是必要的,除非它们作为食物进入生物体并变成蛋白质。我们知道的最低级的生物,只不过是简单的蛋白质小块,可是它们已经表现了生命的一切本质的现象。
但是一切生物所共有的这些生命现象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在于蛋白体从自己周围摄取其他的适当的物质,并把它们同化,而体内其他比较老的部分,则分解并且被排泄掉。其他无生命物体在自然过程中也发生变化,分解或结合。可是这样一来,它们就不再是以前那样的东西了。岩石经过风化就不再是岩石,金属氧化后,就变成锈。可是在无生命体中成为破坏的原因的东西,在蛋白质中都是生存的基本条件。从蛋白质内各组成部分的转变、摄取和排泄这种不断交替停止的一瞬间起,蛋白质本身就停止生存了,它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这种情形和无生命物体所发生的不同,它不是由某种从外完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为它的体现者——蛋白质所固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如果化学有一天能够用人工方法制造蛋白质,那么这样的蛋白质发现适合的食物,这还是一个问题。
【1】从第一、二段内容看,文中加点的“生命的一切本质的现象”指的是:
A. 生命是和某种蛋白体相联系的。
B. 生命是未解体的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的蛋白体。
C. 生命是简单的蛋白质小块。
D. 生物体中存有其他的化合物。
【2】下列说法与第二段的内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最低级的生物也能表现出生命的本质现象。
B. 文中加点的“其他的化合物”指的就是“这些化合物”。
C. 许多食物都能引起生命现象的特殊分化。
D. 解体的蛋白质只能是最低级的生物。
【3】下列说法不符合第三段内容的一项是:
A. 生命体、无生命体都会产生分解、结合现象。
B. 作为生命的蛋白体,必定要摄取其他蛋白质。
C. 蛋白体从内部完成对食物的摄取、分解、排泄。
D. 目前人工制造的蛋白质,还没有适合的食物。
【4】第三段的中心意思是:
A. 生命的存在,摄取蛋白质必不可少。
B. 生命体与无生命体的区别。
C. 生命的存在,在于对蛋白质的摄取、分解与排泄。
D. 一切生命现象都与蛋白质相关。
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你有过这样“从师”的经历和感悟吗?或者你对孔子的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1)题目自选,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考虑到文章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