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萍乡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 2、下面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亭午夜分:正午   四俱备:季节

    B. 鸟相鸣:美丽的   以顺为者:准则,标准

    C. 于虑:梗塞、不顺   毕力平:险峻的大山

    D. 上自劳:军营   芳草鲜美:滋味好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野(kuàng  jìn diàn   级而上(shí

    B.黑( 角(líng  褓(qiǎng 裳羽衣(

    C.zhá   纶(jīng  峻(chán   挑拨离jiàn

    D.zhě   绕(yíng  日(   怒不可è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社,原指谷神,现在指社区。

    B.在《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C.《礼记》是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D.《登勃朗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原句。

    ①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④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⑦《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三国演义》

    1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_____________

    2“鸡肋”的故事源自《三国演义》,故事中涉及的两个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的读书人不需要“仪式感”

    唐亚华

    ①最近,不少高校陆续开学,对于休息了一个寒假的大学生们来说,如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成了他们的首要问题。记者发现,如今有些大学生在准备学习的时候,还要有一些“仪式感”。比如有的学生每天出门上课、自习前都要化妆,有的人“只能”在咖啡厅学习。

    学习需要“仪式感”吗?或许需要,但我觉得需要“仪式感”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之前的准备程序。正如加拿大学者曼古埃尔在《夜晚的书斋》中所写的:“为了让我夜间的想象灿烂开放,我必须把各种感官都动员起来。闻到书架的木头味,包书皮革的麝香味,记事本发黄纸页的酸味等等。这样我才能够入睡。”真正潜入到所读之书中,各种感官与书本互动起来,这才是一种货真价实的“仪式感”,虽然它看起来比较奢侈。

    ③古人讲“焚香沐浴为读书”,但我更认同“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的说法。真正用功之人学习是不分场合的,随时随地抄起书、拿起笔,兴之所至而已。在进入学习状态之前还要来个“小轩窗正梳妆”,我觉得这是在逃避学习。

    ④当然,大学生学习前营造“仪式感”,也可能因为被现实条件胁迫。尤其是电子设备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人很难不受其影响。持续学习一个小时而不“搭理”手机,这样的人不多。所以,有些备战考研的人,为了保持复习状态,故意不带手机,或者干脆停掉流量。

    ⑤每个人读书都有一定习惯,但习惯未必就是“仪式感”,非要将某种习惯往“仪式感”上附会,就近乎矫情。而且,习惯往往是工作所迫,与罗曼蒂克式的“仪式感”完全搭不上边。比如为了写论文,若非作者藏书够多,否则只能去图书馆。

    ⑥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让年轻人的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他们追求个性化,少了带领家庭走出贫困的道德压力,更注重自我感受。这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他们多数人考大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脱离农村,端上“铁饭碗”,除了争分夺秒的学习,恐怕没有心情去改善外在形象。无疑,时代给了大学生追求学习“仪式感”的条件。

    ⑦但我还是想说,读书学习需要郑重其事,但不能只在表面花心思——一个真正热爱学习、喜欢读书的人,能利用的不过是碎片时间,哪有时间容你慢悠悠地扑粉化妆营造一个“仪式感”呢?

    (《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26日,有删改)

    1作者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2第②段划线句中,“或许”二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学习需要“仪式感”吗?或许需要,但我觉得需要“仪式感”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之前的准备程序。

    3作者认为真正的读书人是如何读书的?请概括说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些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请以“我周围的环境变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说明文,要求: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