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镌刻(juān) 解剖(pō) 瞥见(piē) 佃农(dìng)
B. 甲胄(zhòu) 归省(xǐng) 蓦然(mò) 锃亮(zèng)
C. 琐屑(xuè) 秀颀(qí) 弧形(hú) 石砌(qiè)
D. 池沼(zǎo) 凫水(fú) 窠巢(kē) 幽悄(qiāo)
2、选出加下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如鸣珮环,心乐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C.选贤与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是谓大同
3、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保尔是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B.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一文就出自《庄子》。
C. “八个少年”“今天星期三”“运筹帷幄”“骗取信任”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动宾短语。
D. 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②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③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这个双重复句的第二层是因果关系。
5、阅读苏轼的《鹧鸪天》① 一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林断山明②竹隐墙,乱蝉③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④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⑥一日凉。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②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③乱蝉:形容蝉声嘈杂。④蕖:荷花的别名。⑤殷勤:这里形容雨能体贴人意,下得及时。⑥浮生:漂泊不定的人生,人生漂泊不定。
【1】这首词,上片描绘_______(填写季节)雨后的景象,下片叙写雨后的散步,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总体上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________心境。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简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3】结合尾联“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说说你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
6、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出自苏联作家_____(人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是在_____的情况下,思考生命的价值。之后,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以另外一种方式——____ 践行着他生命的誓言。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__)
A.路遥《平凡的世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温暖而不平凡的世界。哥哥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弟弟孙少平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
B.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创作了《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巴尔扎克传》。
C.《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他一反常规,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
D.保尔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这就如同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历练与考验,坎坷与起伏,锻造了保尔的信念和意志。
E.保尔救出朱赫来后,被谢廖沙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健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邃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2个字)
【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的观点,和前文形成了对比论证.
【3】文章第⑥段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9、题目:_______________伴我远行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