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吕梁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身在井隅,心向璀璨,再平凡的生命,都有权利去追寻不平凡的光芒,而雷海为就是最好的激励!

    ②人们不禁会问:外卖小哥为何能逆袭夺冠?答案只有两个字——喜欢。

    ③十几年前,他到书店读诗、抄诗;送外卖时,他抓住等餐或休息的间隙背诗。

    ④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北大硕士获得总冠军,惊呆众人。

    ⑤十三年的时间,他将诗词沁入心田,化作春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

    ⑥雷海为告诉我们:真正的诗意,不应该只是优雅时光里赌书泼茶、侍花弄草的那份闲情逸致,而更应该是纵使身处困顿,依然不忘抬头看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

    ⑦有人形容说:他就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平日不管江湖之事,一旦出手就会震惊整个江湖。

    A.①④③⑤②⑦⑥ B.①④⑦③⑤②⑥

    C.④②③⑤①⑦⑥ D.④⑦②③⑤⑥①

  •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嘱咐 辅射 马前卒   叹为观止   大彻大悟

    B.缅怀 楞角 石炭纪   翩然归来   穿流不息

    C.彷徨 恭顺 草坝子   行将就目   销声匿迹

    D.骤然 演绎 湿漉漉   名副其实   纷至沓来

  • 3、对《回延安》中“母亲延安换新衣”这句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把延安的变化说成“换新衣”,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B.诗人夸张地把延安称为母亲,十分亲切,因为他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感情。

    C.这句话同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看到延安发生巨变后的喜悦。

    D.联系上下文,诗歌语言形象生动、饱含感情,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 4、下列句子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她将内心波动与静止舞蹈造型天衣无缝地融合于一身,构成了舞台艺术二度创作的巨大感染力,催人泪下。

    B. 此话如黄钟大吕,震耳欲聋,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时刻铭记、时刻反思、时刻坚守。

    C. 六月无疑是个欢乐的月份, 儿童节刚过,端午节、父亲节又将接踵而至,而众多学子也将完成人生的重要“战役”,从高考、中考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一个轻松的度假放飞模式即将开启。

    D. 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释)

    谢朓:南齐杰出诗人,才华横溢,仕途却不如意,被人诬陷致死。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画面。

    2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是急促的鼓点;________,是飞扬的流苏;________,是蹦跳的脚步;________,是闪射的瞳仁;________,是强健的风姿。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四句话,请你从四个角度说一说,为什么称《傅雷家书》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①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②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的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的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③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干净。

    ④但愿你不忘祖国对你的培养,首长们的爱护,坚持你的独立斗争,为了民族自尊心,在外面更要出人头地的为国争光。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大自然的语言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④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⑤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⑥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⑧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⑨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1结合文段内容,请你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

    2根据材料,概括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物候的高下差异告诉我们,越往高处气温越低,所以在华南丘陵地区引种热带农作物应该种在山脚下。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C.根据北京地区1962年的物候记录判断,当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的是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

    4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回答问题。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结合加点词语言,说说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5小明坚持认为住在沿海城市的姑姑家,与同纬度内陆的自己家,四季的气温是一样的。读了本篇文章,再结合自己所学的其它学科相关知识,请你向小明传授正确的科学思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25.请以“那地  那人  那事”为题,学写故事。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写出故事的完整性、曲折性,故事中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③不得透露个人班级、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