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ɡ) 撺掇(duo) 凫水(fú) 皎洁(jiǎo)
B. 行辈(hánɡ) 欺侮(wǔ) 渺远(miǎo) 震撼(hàn)
C. 亢奋(kànɡ) 晦暗(huì) 蓦然(mò) 冗杂(rǒnɡ)
D. 斡旋(wò) 幽悄(qiāo) 怅惘(wǎng) 眼眶(kuàng)
2、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
B. 《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C.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 《灯笼》一文作者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俯瞰(kàn) 棱角(léng) 冻疮(chuāng) 俶尔远逝(shù)
B.翌日(yì) 羁绊(bàn) 连翘(qiáo) 拾级而上(shí)
C.腈纶(jīng) 窈窕(yǎo) 陨石(yǔn) 楔形文字(xiē)
D.炙热(zhì) 推搡(sǎng) 掺入(shèn) 风雪载途(zài)
4、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萦绕 驿道 漫溢 蜿蜒
B.浮燥 推搡 汨汨 掌故
C.演绎 翌日 驻防 端祥
D.寒禁 霎时 漩涡 权威
5、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石多而坚硬的样子。
(1)“东坡”在诗人笔下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首句的写景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 ”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溯洄从之,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3)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来信提到批评家音乐听得太多而麻痹,确实体会到他们的苦处。同时我也联想到演奏家大多沉浸在音乐中和过度的工作或许也有害处。追求完美的意识太强太清楚了,会造成紧张与疲劳,反而妨害原有的成绩。你灌唱片特别紧张,就因为求全之心太切。所以我常常劝你劳逸要有恰当的安排,最要紧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
一切做到问心无愧,成败置之度外,才能临场指挥若定,操纵自如。也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画蛇添足,丧失了spontaneity[真趣];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势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凿的痕迹,就变为庸俗的工艺品而不是出于肺腑,发自内心的艺术了。我觉得你在放松精神一点上还大有可为。不妨减少一些工作,增加一些深思默想,看看效果如何。
别老说时间不够;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几年来常嘱咐你的——节约时间,挤出时间来!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不妨多到郊外森林中去散步,或者上博物馆欣赏名画,从造型艺术中去求恬静闲适。你实在太劳累了!你知道我说的休息绝不是懒散,而是调节你的身心,尤其是神经(我一向认为音乐家的神经比别的艺术家更需要保护,这也是有科学与历史的根据的):目的仍在于促进你的艺术,不过用的方法比一味苦干更合理更科学而已!
【1】选文中,傅雷给了儿子哪些建议?
【2】从选文中,你认为儿子傅聪是一个怎样的人?
【3】在傅雷看来,理想的艺术具有怎样的特质?
8、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小题。
【材料一】
利立浦特人认为最不该让父母亲来教育他们的子女。他们的每个城镇都有公共学校,除村民和劳工外,所有父母的儿女一到二十个月,必须将他们送去学校接受培养和教育。
接收贵族子弟的男校配有受人爱戴又博才多学的教师,他们手下还有助教。孩子们的衣食简单朴素。四岁之后不管身份多高,都得自己穿衣。孩子们被允许一块儿玩耍,总得有一位教师或者助教在旁,以防幼年时代染上愚顽的恶习。一年中父母亲只准看望孩子们两次,每次看望的时间一小时,见面和分别时可以吻一下子女,也总有一位教师在旁,他们不允许父母对孩子表示爱抚,也不允许他们带玩具、糖果之类的礼物。
在女子学校里,高贵人家的女孩子所受的教育大致和男孩子差不多。教育并没有因为性别不同而有差别,只是运动不像男子们那么剧烈罢了。较为低等的女子学校里,孩子们学习各种符合她们性别和不同身份等级的工作。打算当学徒的九岁退学,其余的留到十一岁。
村民和劳工们则把孩子养在家里,他们的本分就是耕种田地,因此他们的教育对公众来说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节选自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有删改)
【材料二】
慧骃绝不溺爱小马,教育子女完全以理性为准绳。我就曾经看到,我的主人爱抚邻居家的孩子跟爱抚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它们遵循大自然的教导,热爱自己所有的同类。
它们教育男女青年的方法令人敬佩,很值得我们效仿。孩子们在十八岁以前,除了某几天之外,一粒燕麦也不给吃,牛奶难得喝那么几次。夏天,它们早晚各在户外吃两个钟头的青草,父母同样在一旁监督。
节制、勤劳、运动和清洁是青年男女都必须攻读的课程。我的主人认为我们除家务管理方面的一些功课外,如果对女子的教育和对男子的教育不同,就实在太荒唐了。
慧骃会训练它们的孩子在陡峭的山坡上来回奔跑,或在坚硬的石子地上奔来奔去,它们以此来锻炼孩子们的体力、速度和毅力;跑得浑身出汗,就命令它们一头扎进池塘或者河中。
(节选自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有删改)
【材料三】
“小姐——你该清楚,我培养这些姑娘,不是打算让她们养成娇奢纵欲的习惯,而是使她们刻苦耐劳,善于忍耐,严于克己,便是偶尔有不合胃口的小事发生,譬如一顿饭烧坏了,一个菜作料加少了,也不应用更可口的东西代替失去的享乐。那样只会娇纵肉体,偏离这所学校的办学目的。你也许是在喂她们邪恶的肉体,却没有想到,你在使她们不朽的灵魂挨饿!”
……
布罗克赫斯特先生倒背着双手,威风凛凛地审视着全校。突然他眼睛眨了一下,好像碰上了什么耀眼刺目的东西,转过身来用比刚才更急促的语调说:“坦普尔小姐,那个,那个卷发姑娘是怎么回事?”他用鞭子指着那可怕的东西,他的手抖动着。
“那是朱莉娅·塞弗恩,”坦普尔小姐平静地回答。
“朱利娅·塞弗恩,小姐!为什么她竟然在我们这个福音派慈善机构里,无视学校的训诫和原则,公开媚俗,烫了一头卷发?”
“朱莉娅的头发天生就是卷的。”坦普尔小姐更加平静地回答。
“天生!不错,但我们不能迁就天性。我一再表示我希望头发要剪短,要朴实,要简单。那个姑娘的头发必须统统剪掉,明天我会派个理发匠来。我看见其他人头上的那个累赘物也太多了——叫第一班全体起立,转过脸去朝墙站着。”
……
不久,三位尊贵的来访者,都是女的,此刻进了房间。她们穿着华丽,一身丝绒、绸缎和毛皮,一团浓密的卷发,烫得十分精致。迎接她们的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笑得甜蜜多情。
(节选自夏洛蒂.勃朗特《简.爱》,有删改)
【材料四】
2016年4月21日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插画家Santiago Caruso根据《简·爱》里的经典场景创作了一组插画以示纪念。右图便是这组插画中的一幅。
(节选自网络新闻)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利立浦特国和慧骃国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的人物形象。
【3】观察材料四,结合材料三和《简爱》原著,补足记者与插画家Santiago Caruso的对话。
记者:您好!您这幅插画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读者说没有完全看懂呢。
Santiago Caruso:哦,这幅画表现的不是一个具体情节,而是综合了我对简爱在慈善学校生活经历和见闻的整体印象,把简爱和其他学生的感受一起放在了画里。
记者:嗯,那么站在凳子上的女孩应该是 ① ,那一次,她因为 ②而被惩罚。
Santiago Caruso:你说的对。我想,你一定知道图中剪刀和教鞭木条相关的情节呢。
记者:我想想,哦,应该有两个情节,分别是 ③ 。
我还发现,她左手处有一把勺子,我想这是讽刺 ④ 。
Santiago Caruso:是的。在这学校里,姑娘们的生活很糟糕。所以,我在下方画了一群姑娘,我想画出她们的痛苦和压抑。
【4】结合以上两篇阅读材料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我们对“教育”应该会有新的理解,在下面篇目提供的人物中任选出一个,仿照例句,写出心得
《简爱》——坦普尔小姐 《我的母亲》——母亲
《一个老站兵》——滕四叔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好的教育里应该是有爱的:就像牛汉的爸爸,他用包书的行动告诉儿子,对待穷朋友要无私帮助;就像 , ,
。
9、请以“这个春天,我种下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