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吾卫古代官名,多指防卫京城的管员,骠骑将军、骠姚校尉是古代军官名,后多以“骠姚”指霍去病。
B.柳宗元,河东人士,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和欧阳修并称欧柳,他们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大约500年间的诗歌,“风雅颂、赋比兴”也被称为诗经的六艺。
D.《桃花源诗》中“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描写了“桃花源”中荒草遮蔽了道路阻碍了交通,村中鸡鸣狗吠的景象,和《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意境相似,互为补充。
2、找出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B. 他们兄妹的感情好的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
C. 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
D. 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是的事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气势恢宏的诗句形象地概括出了桥的功能与作用。
B. 在几千里之外,我已经听到乡亲们正唱着秦腔,那高亢、粗犷、清丽、煽情的旋律在眼前经久地回响。
C. 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架机10日上午经过2小时23分钟、1300千米左右的飞行,到达西安阎良试飞基地。
D.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4、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襟和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B.“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既写出了路途环境的优美,也写出了姑娘的执着等待,表现了追求者内心的欣喜。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运用设问,卖炭翁没有别的衣食来源,全指望自己千辛万苦烧成的木炭能卖个好价钱,为后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铺垫。
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类比手法,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7)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8)《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一句话:______ ,________。
7、名著阅读。
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保尔·柯察金经历过多次“紧要处”的选择,请简述保尔的一次选择,并写出这一次选择对他成为顽强的革命战士的影响。
8、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②“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比如,“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③“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 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④“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⑤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文章第①段从《二十四节气歌》写起,有什么好处?
【3】文章第②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原因。
9、作文。
请以“温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