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海北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作家和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韩愈

    B.《三国演义》——罗贯中

    C.《社戏》——鲁迅

    D.《北冥有鱼》——老子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师鼓励他,考试不要紧张,要漫不经心地答题,确保正确率

    B. 孩子阅读传统经典,父母不能袖手旁观,最好和孩子一起研读和辨析。

    C. 他在沙漠中跋涉了半个月,眼看就行将就木到达森林了,他却支持不住倒下了。

    D.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颠簸   喧腾   不知所措   慷慨激昂

    B.演绎   浮燥   名符其实   漫不经心

    C.诀择   迂回   川流不息   色彩斑澜

    D.襁褓   狡辩   悄怆幽邃   轻歌漫舞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民国政府内政部曾以郑和等命名南海诸岛礁,这就证明了南海及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B.首届“读书之层”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公布了获奖名单。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人物保尔对于大家来说是不陌生的。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释)①宿:值夜。左省: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②掖坦: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③金钥:金锁,指开官门的锁钥声。④珂:马铃。⑤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诗人值夜班的时间和地点,既点题又写出了值夜班时的所见所闻。

    B.颈联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第二天早晨耽误上朝的心情。

    C.尾联交代了诗人值夜寝卧不能安(“不寝”)的原因:值夜时被宫门数次开启的声音吵得睡不着。

    D.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的精神。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描绘生动传神,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

    B.这首诗前四句写作者值夜班时的景色,后四句则侧重抒写心情。

    C.诗歌以景色的变换表明时间的推移,在景色与时间的变换之中再现通宵不寐、坐以待旦的自我形象。

    D.这首诗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是苏联作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在老水手 的教育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最终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2) ①“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②“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①句中加点“生活”的含义是什么?②句中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是怎样“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创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得厚了,对下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泥沙中的水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得很紧,甚至可以有分子间的引力。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根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因为水面是平的,如果湖底也是水平的话,那么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沉淀物就也是水平地分布着的。

    当然,如果海洋或湖泊的底是倾斜的话,那么沉淀物堆积的面也就随着倾斜。在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做“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离开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例如,“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本文大量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生动有趣。试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2)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目:我终于爱上了________

    在横线上填上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3)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