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青年要把 、 、 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①自觉的道德养成 ②积极的道德实践 ③正确的道德认知
A.③①② B.②① 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日渐成为人们工作中的重要工具。
B.我校新建的那两幢白色教学楼,已经启用。
C.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看到老枫树伸开翠绿的手掌时,我不禁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卑鄙(bì) 蛮横(hènɡ) 布衾(qīn) 挑拨离间(jiàn)
B.彷徨(pánɡ) 皱褶 (zhé) 庇护(bì) 强词夺理(qiǎnɡ)
C.襁褓(qiánɡ) 拙劣(zhuō) 挚爱(zhì) 怒不可遏(è)
D.瞭望(liào) 彷徨(huánɡ) 俯瞰(kàn) 拾级而上(shè)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芳草鲜美(xiān) 此中人语云(yǔ) 为嵁为岩(kān)
B. 无人问津(jūn) 陶后鲜有闻(xiān) 卷石底(quán)
C. 为宫室(wéi) 八分有奇(qí) 可爱者甚蕃(fán)
D. 俶尔远逝(chù) 窈窕淑女(tiǎo) 参差荇菜(xìng)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离,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6、默写。
(1)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甲)保尔哆嗦了一下。列图诺夫,他的英勇的师长,一个具有大无畏精神的好同志,竟牺牲了。一种疯狂的愤怒攫住了保尔的心。
他使劲用马刀背拍了一下已经十分疲惫、满嘴是血的战马格涅多克,向正在厮杀的、人群最密的地方冲了过去。
“砍死这帮畜生!砍死他们!砍死这帮波兰贵族!他们杀死了列图诺夫。”盛怒之下,他扬起马刀,连看也不看,向一个穿绿军服的人劈下去。全连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誓为师长复仇,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他们追击逃敌,到了一片开阔地,这时候波军的大炮向他们开火了。
一团绿火像镁光一样,在保尔眼前闪了一下,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烧红的铁片灼伤了他的头。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旋转起来,向一边翻过去。保尔像一根稻草似的,被甩出了马鞍,翻过马头,沉重地摔在地上。
黑夜立刻降临了。
(乙)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已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抢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在“共”军蜂拥渡河的时候,这些飞机企图炸毁铁索桥,但炸弹都掉在河里,溅起一片水花。
【1】下列对名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选自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乙文段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B.甲文段中划线句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极力渲染出保尔因战友牺牲的悲痛以及对敌人无比的愤怒。
C.甲乙选文表现的是保尔和红军战士英勇善战、机智聪明,为革命奋斗到底、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D.乙文段节选的是中国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场景。
【2】在描写战斗场面上,(甲)(乙)两段选文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8、阅读课文“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到结尾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4】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9、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中央电视台主播海霞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经典诗词诵读,尤其关注校园“读书声”。她说:“在传统文化这条长河中,古代经典诗词无疑是最美的浪花之一。读是最简单、最基础、最直接的教育形式。孩子们会在琅琅读书声中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在心中坚定文化自信,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育英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爱经典、读诗词”,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②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