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
A.老师犀利的目光让李明感觉如芒刺在背,恨不得赶快逃离办公室。
B.对于自己的坏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显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C.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D.经过语文教师把一段古文逐字逐句讲解后,我们才豁然开朗,懂得了文章的意思。
2、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 《傅雷家书》 | 书信集 | 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 傅聪 |
B | 《名人传》 | 传记 |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 列夫·托尔斯泰 |
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高尔基 | 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革命意志 | 保尔·柯擦金 |
D | 《平凡的世界》 | 长篇小说 | 省报记者、在抗洪一线为抢救群众的生命英勇牺牲 | 田晓霞 |
A.A
B.B
C.C
D.D
3、对《安塞腰鼓》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文章采用了平实叙述的方式,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一场化垃圾分类为全民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实践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
B.三十多年来华为励精图治,以无所不为的精神,在5G光交换、光芯片等研究流域有了巨大突破,远远领先了西方公司。
C.临沂近几年从一个“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闭塞之地,一举蜕变成闻名全国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
D.炎黄文化、炎黄精神经过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最终凝练、升华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梅花:这里指《梅花落》,属汉乐府曲,善述离情。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情感。
6、古诗文默写。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关雎》)
(3)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5)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6)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式微》)
7、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和本册教材“名著导读”学习的读书方法,完成下题。
选段: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1)该段是原著第二部分第9章的选文,请你阅读保尔的情感变化,然后做笔记,记下阅读心得。
(2)选文中提到“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请简述原著中这一幕的相关故事情节。
8、 地球真的可以“流浪”吗?
①“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春节期间,根据刘欣慈经典科幻作品改编的《流浪地球》引发了观影热潮。许多观众心里都会有个疑问,“流浪地球”究竟能否实现呢?
②从地球原有轨道到遥远的比邻星,按照小说而言,这是一场长达2500年、需要100代人才能完成的恢弘计划,它分为了五个阶段:(1)刹车阶段:凭借赤道上的“行星发动机”的巨大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2)逃逸阶段:全功率开动行星发动机,使地球加速驶出太阳系;(3)先流浪阶段:利用太阳和木星完成最后的加速,驶向人类选定的新家园“半人马座比邻星”;(4)后流浪阶段:驶出太阳后,行星发动机全功率开启,利用500年时间将地球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后滑行1300年;然后调转发动机,利用700年进行减速;(5)新太阳时代: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卫星。
③人类是否能够让地球停止转动?
④地球的转动能是非常巨大。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历史上曾经实验过的释放能量最强的大伊万氢弹,释放的能量差不多是5000万TNT当量,然而相比较地球的转动能量,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大约相当于1万亿个大伊万的氢弹同时爆炸。想要建造并产生如此巨大推力的发动机,对于地球人类几乎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
⑤一旦地球停止转动,地球将会发生什么?
⑥没有了转动,目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大陆都会被海洋所淹没。原因很简单,在地球转动的时候,因为离心力的缘故,作为液态的海洋会朝向赤道附近聚集,所以一旦地球停止转动,这些水会向两极流动,从而造成大陆被淹没。没有了转动,地球将会有固定的一面朝向太阳,另外一面而将一直处于黑夜当中,就仿佛我们在南极或者北极所经历的极昼或者极夜那样。尽管有地球大气的存在,但是远离太阳的一面,还是会因为长期得不到太阳的照射,从而温度变得很低,不太适合生命的存在。
⑦脱离木星引力的方法合理吗?
⑧整部电影所展现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摆脱木星的“刚性洛希极限”点。其实在电影当中,联合政府本来想通过一种叫做引力弹弓的效应,它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因为行星本身也在围绕太阳转动,所以当行星吸引探测器或者其它天体的同时,就实际上赋予了探测器或者其它天体一部分速度,当探测器或者其它天体逃离出去的时候,就相当于被加速了。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如果我们站在静止的地面上向运动的火车顶上扔一个网球,在网球被弹起来的时候,地面上静止的人看到网球的速度,其实就是火车速度和网球原来速度的叠加。所以当天体从某个行星周围逃离的时候,其实就是本来的速度和天体速度的叠加。
⑨当然地球在太空流浪的征途之后也并非一番风顺,在前往比邻星的路途当中,还有很长的距离等待着地球去走。木星轨道之外,布满了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小行星带,地球如何安全地经过这些小行星带,对于人类也是极大的挑战。
⑩流浪地球,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人类的能力无法实现。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苟利军文章改编)
【1】文章开头选取了《流浪地球》电影的一段台词,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然而相比较地球的转动能量,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大约相当于1万亿个大伊万的氢弹同时爆炸。(“小巫见大巫”用在此处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联合政府本来想通过一种叫做引力弹弓的效应,它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原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地球真的可以“流浪”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4】阅读下面网友的观点,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结合生活阅读积累谈谈你对“科幻与科学”的看法。
网友甲:电影比预期要更恢弘磅礴,晨昏线过后的永夜、火种计划、让地球流浪、木星推动地球……大小设定,没想到中国也能拍这么大架构、大格局的科幻片了,而且是第一部,了不得。
网友乙:《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网友丙:科幻的归科幻,科学的归科学。把地球推离地球只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假设,假设地壳能承受住巨大的推动力,同时假设有足够强大的发动机,理论上当然可以把地球推离太阳系。但这种理想假设现实中不可能实现!这也是科幻与科学最大的区别。
9、根据要求作文。
小石潭,竹树游鱼,是柳宗元遇见了“美”;壶口,飞瀑龙槽,是梁衡遇见了“美”……只要静下心,打开纯净的眼帘,我们和“美”永远不会擦肩而过。
请以“我,遇见了美”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