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天津三模]天津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如飞溅的瀑布,诗人一生游历祖国名山大川,颠沛流离。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如婉转的生命交响曲,诗人晚年寄情山水。王维的诗_______,_______,诗人从都城到江湖。白居易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一生大都游走里闾。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诗风,成就了他们在中国唐朝诗史上的辉煌。

    A.意蕴深微    如蒙面的妙龄少女    疏淡细腻    如雪中垂钓的老翁

    B.瑰丽奇峭    如险峻壁立的千山    含蓄深沉    如曲径通幽的仙境

    C.清新自然    如闲适的山水诗画    平易通俗    如乡间传唱的歌谣

    D.凄凉委婉    如独卧秋露的宫女    曲折宛转    如山泉潺潺的流水

  • 2、“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不包括?(  

    A.欧·亨利 B.海明威 C.莫泊桑 D.契诃夫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进入腊月以来,资阳一天比一天寒冷,加上下了两天雨,更是寒气逼人,资阳人几乎都被冷得席不暇暖,夜不成眠。

    ②.这一伙侵吞巨额财产、败坏党纪国法的“硕鼠”被押进法庭时,人人侧目而视,嗤之以鼻。

    ③.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 沧海横流 ,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

    ④.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这场比赛谁成为最后的优胜者?

    ⑤.如果一个人老是对自己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毫无魅力可言、缺乏智慧低人一等,久而久之,自卑、羞耻会耗尽所有的尊严

    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楼言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曲尽其妙,炼词造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 4、《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  

    A.通俗小说

    B.白话文小说

    C.纪传体小说

    D.章回小说

  • 5、(题文)下面一段文字的五个空格处缺少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翠翠抱膝坐________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________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________吁着这种气,________却________把那种东西挪开。

    A. 于  关于  将  不过  无从

    B. 在  关于  才  可是  无从

    C. 于  至于  才  不过  无以

    D. 在  至于  将  可是  无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来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叙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米,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情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

    B.冯七请亲朋好友喝酒吃饭,想让村里人喊儿子冯三的大名“冯得财”。可无论父子俩怎样努力,却不被村民认可。

    C.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D.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2】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相处的美好时光,其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引用《齐谐》描述大鹏从海面一飞冲天的震撼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马说》中韩愈认为,世上伯乐难得,因此许多的千里马不被人所识而最终逃不过“________________”的命运。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古到今,确定婚期有一定讲究,《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相似。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表现琵琶曲调激越雄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观刈麦》中贫妇人携子劳作,是为了“____________”;诗人不事农桑,却不仅口粮充裕,还有“____________”,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让人唏嘘慨叹。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2)《马说》中,韩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千里马被埋没终身的现状。

    (3)《劝学》中,荀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比喻论证,得出了“用心躁”的结论。

  • 10、按要求填空。

    (1)明道德之广崇,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杜甫的律诗《____》中“___________”两句称颂了诸葛亮的才干和德行。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大量运用对比描写阿房宫的奢靡,其中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相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小船任意漂荡在浩渺江面上的样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刘过:南宋词人,曾上书朝廷,陈述恢复中原的策略,未被采纳而漂泊江湖。②弹铗:铗,剑把。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时,未受孟尝君重视,他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③菱花:镜子。④《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⑤《世说新语·简傲》载,阮籍在大将军司马昭的宴会上“箕踞啸歌,酣放自若”。⑥杜陵风月手:指杜甫。杜甫曾有《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三句由事起兴,间接点题,写“西来”情景,关键在于“风雨”二字。

    B. 作者梦寻之“秋”,其意当不仅指秋之季节,更指沦陷的北方大好山河。

    C. 六至九句写纵鸿雁可传信,但无处可落;而自己漂泊于异乡,韶华空逝。

    D. 下片由现在转入回忆,词人当年曾慷慨悲歌,纵情豪饮,常常挑灯看剑。

    E. 最后四句由感慨国事转入慨叹个人身世,点出写此词以泄愁苦、慰羁旅。

    2本词几次引用典故,包含了怎样丰富的内容?请结合诗句的内容作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诊,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宗初崩,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为重。仁宗立,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独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曾方严持重,每进见,言利害事,审而中理,多所荐拔,尤恶侥幸。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

    (选自《宋史·王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对,科举时代皇帝举行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

    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证治理国家。

    C.朔望,农历每月三十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以“晦”表示每月初一。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失亲,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的乡贡试、殿试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

    C.王曾严肃庄重,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太子听事,但政事上都由皇后决定,待真宗去世后,王曾上奏请求只让太后垂帘奏事。

    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快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2)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5】王曾正直无私、直言敢谏,在文中除了陈述五大危害劝谏皇帝不要大兴土木外,还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你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别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言文阅读材料里,韩非子提出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雅典特使要挟米洛斯加入雅典对斯巴达之战时说:你跟我们一样清楚,这个世界上公理只存在于力量均等的强者之间。

    而孔子认为“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也就是说“不要愁得不到‘位’,该愁自己拿什么来立在这位上”。我们应该追求势位,还是才德?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