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谣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C. 《灯笼》中“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运用夸张与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D. 腰鼓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驰骋/聘请 打擂/自吹自擂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B.蛮横/横祸 巷道/街头巷尾 拾级而上/拾金不昧
C.霎时/刹那 模具/装模作样 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D.旷野/粗犷 呼吁/气喘吁吁 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时代,新追求,我们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B.春节期间,外地游客纷至沓来,观赏雅安熊猫灯会,带动了雅安餐饮、旅馆业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C.虽然生产、销售“地沟油”的行为不会戛然而止,但“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的通知”对不法经营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D.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落水儿童大声呼救,但他还是充耳不闻地走开了。
B.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哑口无言。
C.英语团队全体专家利用博客平台与学员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在线讨论。
D.虽然太阳系内的名字起得比较出格了,但精心挑选的名字引经据典,令人难忘。
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杉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诗歌最后说“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换走了“一车炭,千余斤”,这说明了什么?
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虽有佳肴》中,用美味来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洞庭湖磅礴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
③李白《送友人》中对仗工整,运用比喻表达离别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④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贽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这句话出自小说__________________。此刻,主人公在_______(地点)前抒发这段内心独白。这段话已经成为千千万万革命青年的座右铭。
(2)下面是这部小说中节选的一段内容,请完成问题。
“把束缚你的一切统统抛开吧。站到我们这边来,让我们一起去消灭那些老爷。……你说,他们对你不友好。那你干吗要打扮成那个样子,就像去参加资产阶级的舞会呢?那天你说,我不要和他们一样,穿那脏分兮的军便服。这是虚荣心在作怪。你有勇气去爱一个工人,却不能热爱他们的思想。和你分手,我感到非常遗憾,我也希望对你留下美好的印象。”A沉默了。
问题一:A是谁?
问题二:从他对冬妮娅说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8、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拍照时,小心你的生物信息被盗用
①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指纹、声音、虹膜来辩识身份,进行支付、保护个人数据、管理银行账户,甚至出入管制区域等活动,那些原本繁琐的保密程序将变得迅速、简单、安全无差错而且费用低廉。这样的前景听上去是不是无比诱人?
②2016年,生物密钥市场估值为45亿美元,其中90%以上份额为指纹所占据,2017年卖出的手机里,使用指纹锁的超过一半。今年4月,法国里尔的一家商业中心与银行合作,首次测试指纹支付。此外,包括法国汇丰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允许用户通过最新款iPhone上的指纹传感器TouchID来进入个人账户。可以说,2017年,是生物密钥的应用元年。
③而且,大众对这一时尚趋之若骛:一项针对超过14000名欧洲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人希望使用生物密钥来完成支付,81%的人认为指纹认证是最安全的手段。
④大错特错!科学家和黑容如今都十分肯定:盗用指纹根本不是难事,原因简单至极——相机画质日新月异的进步。
⑤“拍照时别再摆出表示胜利的V字手势了。”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教授越前功的警告可能令你发笑。然而他专门就此课题所做的研究表明,指纹被盗的威胁真实存在。“在距离对象5.4米处用一台2000万像素的相机拍摄,我们就能从照片上复出指纹来。且部分智能手机的话,只要距离在30厘米内也都是小菜一碟。”而且,像素还会不断提高。越前功表示:“只需制作一只硅胶或其他材料的假手指,贴上偷来的指纹,就可以轻松骗过市场上所有的传感器。”看似万无一失的技术方案竞如此脆弱。
⑥更不可思议的是,在社交网络上,人人都自觉自愿地晨示自己宝贵的生物特征信息。“网络盗用的威胁真实存左。”法国南巴黎电信学院教授伯纳黛特·多利齐评价道,“用一张Facebook照片骗过脸部识别软件已经不是天方夜谭。”看来“脸部识别”也是面临技术漏洞的保密手段。
⑦虹膜识别技术据说将会整合到下一代三星手机上,它会更可靠吗?“目前而言的确如此。”越成功回答,“必须依靠红外光才能获取虹膜信息,所以网上找到的照片无济于事。但是使用专门的仪器,或者入侵数据库和手机,依然可以达到解密的目的。”法国泰雷兹公司研发的手机仅需数秒,便能在10米处捕获对象的虹膜信息。
⑧这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无疑使生物特征密钥的所谓安全性打了几分折扣……研究者提出数个方案来改善现状,但这些方案非常繁琐,违背了生物特征识别旨在方便迅捷的初衷。
⑨既然生物特征密钥既不安全也不方便,那不就走进死胡同了吗?身份与安全公司工程师樊尚辩护道:“从人类工程学、成本和安全角度来看,它的好处毋庸置疑,只要能将某个物件或密码记忆和生物特征密钥结合起来。对于优化某些行政操作,如识别、定位逃犯、核查避难申请者,其优势仍极为显著。”
⑩所以,我们在删除可恶的密码前,最好再等上一等。密码作为纯想象的产物,只存在于思维,还不会那么快退出历史舞台。
【1】本文介绍了哪几生物密钥的保密手段?弥补这些生物密钥技术漏洞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2】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请解说它们在全文中的作用。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说明的效果。
9、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探讨问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净化心灵,开发智能……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真实,不得抄袭;②书写工整,不得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