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提出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认为这是治理国家的主观条件。
B. 《愚公移山》中,愚公在九十高龄的情况下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并非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抱负,他的移山是要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二是他对移山的坚强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正确认识,懂得人力是无穷的,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代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C.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作者先写霸上和棘门军队的戒备松弛、形同儿戏。接着写周亚夫麾下士吏全副武装和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令,既与霸上棘门军队形成对比,也侧面写周亚夫的治军严明和令出如山。有了铺垫,作者才极简洁地正面写周亚夫。
D.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字是文章的文眼,“闲人”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闲”字反映了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也道出了他的政治处境: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
2、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尔——参加红军英勇作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猪八戒——智激美猴王(《西游记》)
C.宋江——三打祝家庄(《水浒传》)
D.赵云——挂印封金寻兄长(《三国演义》)
3、下面的诗句采用了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A.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B.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C.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D.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我们曾经读过他的代表作《基地》《三体》和《银河帝国三部曲》。
C.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D.《虽有佳肴》选自《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魏学洢编纂的。
E.马克·吐温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篇小说《百万英镑》、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等。
5、古诗阅读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①,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释]①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徘徊的样子。
【1】诗歌前两章采用_______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
(2)________,老妇出门看。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4)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5)________,千里共婵娟。
(6)________,潭影空人心。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
(8)________,更着风和雨。
(9)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简·爱因打架被关进了红房子,那里是简·爱叔叔停灵的地方。(_______)
(2)圣·约翰打算去美国传教,他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美国。(_______)
(3)傅雷通过书信对远方的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_______)
8、(二)阅读下面课外现代文语段,完成各题。
又冷又干燥的南极,风景也是很特别
(1)南极的自然条件太特殊:这里极度严寒,年平均气温-25℃;内陆地区甚至达到-60℃,比北极冷很多;这里又很干燥,空气湿度堪比撒哈拉沙漠;这里常常狂风肆虐,有地球上少见的12级以上大风,最怕的是“白化天气”——大风卷起地表的雪粒,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几米,人完全不能在户外活动,会被大风吹走,穿得再多也会飞速失温;这里还有长达半年的黑夜和太阳总是低垂的白天……在这片不适宜人类生活的大陆上工作,南极科考队员要经受非凡的艰险,却也能看到常人无缘得见的瑰丽风景。
(2)南极大冰盖极其特殊,它虽然集中了全球70%的淡水,但是严苛的自然条件却拒绝了几乎所有生物,更吞噬过不少勇敢的人类生命。迄今为止,虽然南极已经有70多个科学考察站,但位于内陆冰盖之上的,也不过寥寥数个。冰盖雪原总体看似平坦,实际上地表却很崎岖,冰雪被风吹出各种奇特的造型。
(3)大冰盖之上放眼四望,白茫茫的一片:有时360度都是平直地平线;有时又一个坡连着一个坡,高高低低,让人晕头转向。脚下的冰雪,有时坑坑洼洼却硬似铁石,雪地车一小时只能走三五公里;有时平整光滑却格外松软,人走过去,突然塌下一片,露出下面无底的蓝色冰洞……
(4)南极大陆四面环海,科学家通常把南纬60度以上、环绕南极的海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国际学界往往也把它视为第五大洋,与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并列。南大洋贯通南极一圈,影响大气环流,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更冷。每年冬天,南大洋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冰封,让南极洲的冰雪面积比夏天增加一倍之多。从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的甲板望向前方,如同一片白茫茫的冰原,看不出半点海水的痕迹。虽然前方是海,但是科考船并不能乘风破浪。
(5)即使在夏季,海里依然有大量的冰,足够高大的称“冰山”。人类记录过的最大冰山,宽40公里、长350公里,相当于半个海南岛。在南极海域,冰山和岛屿远看还真是不好分辨。冰山虽然硕大无比,却能快速移动。南极考察队员们有时会发现,昨天还阻住前路的冰山,一宿大风之后就漂走了,让人怀疑是神仙帮忙搬运的。
(6)除了大冰山,南极有时还会形成奇特的荷叶状浮冰。形成这种冰,一般都需要水面比较平静、同时气温又非常低。一片片白色的浮冰如浮萍般漂在海面上,因为相互摩擦,冰块失去菱角,又因低温继续凝结,最后形成椭圆、近似薄饼的形状,被称为“荷叶冰”。从雪龙号上拍摄的海面看,这是南极海面开始结冰的状态,很多小而薄的冰片浮在海水表层。除了南极之外,其他地方非常罕见。海冰没少给南极考察添麻烦,科考船难保会被浮冰困住。有时大块海冰融化过程中,因重心变化而“翻身”,激起的巨浪可以掀翻任何船只。
(7)地球每次出现极光,都是南北两极同时发生的。不过看极光,大多数人都是在北极,见过南极极光的人很少。因为即使有幸踏足南极,大多数人也都是在夏季,极昼天始终亮着,有极光也看不见。而冬季天黑有利于看极光,却少有人驻留了。
(8)我国南极科考站中,中山站和长城站都是有越冬队员驻守的全年站,纬度更高的中山站是观赏极光的好地方。欣赏绚丽的极光,是对南极越冬队员的特有奖励。
(9)除了上面讲到的冰盖、海冰、极光之外,南极大陆也有山岳,由于这里温度低、风力强,对山岩的塑造很有特色,想要继续了解南极的山岳,记得去看11月的《博物》特别策划——极之风景。
(原文有改动)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南极风景很特别的?
【2】请简要概括文中海冰的特征,并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对海冰特征进行说明的。
【3】文中第(6)段加点的词语“一般”为何不能删掉?
9、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