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王选,被称为“当代毕昇”,《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是作者在北大的演讲稿。
B.中国文化崇尚“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方式,也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C.《卖炭翁》选自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四川草堂时所创作的,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D.在《儒林外史》中,作者罗贯中采用了喜剧性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独特个性,揭露和嘲讽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八股取士制度。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外桃源”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出自《桃花源记》,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B.“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是一句农谚,农谚是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C.《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诗经》中的“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3、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自然界的每一种植物都会经历不同阶段,孕育开花成熟,凋谢枯萎死亡,周而复始,代代不息。
B.长江、黄河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川流不息地奔向大海。
C.游客正乘车观看一路风景,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游客十分遗憾,个个叹为观止。
D.近段时间的天气,可谓风云变幻,时而晴空丽日,时而雨雪交加,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C.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车匪行劫,许多乘客怒不可遏,挺身和车匪搏斗。
D.比亚迪耗时5年研发出全新设计的跨座式单轨“云轨”产品,一经落地,订单纷至沓来。
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四块玉·别情》描写的季节是______。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四块玉”和“天净沙”都是曲牌名。 B.都表达了主人公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C.都采用寓情于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D.都在词的末句直抒胸臆、表达情感。
6、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阅读下面节选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 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 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请写出选文中横线处该人物的名字:(1)___该人物举枪想要自杀的原因是(2)____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蜂,我的蜜
李辉
①父亲站在屋后洒满阳光的山坡上,一个多月后,那里将鲜花盛开。
②“我得为蜂箱选个合适的位置,向阳、背风、花草树木要多。以后这里就是蜜蜂的家了,”父亲修整山坡时弯下的腰,扛着蜂箱时俯下的背,与地面折成那么虔诚那么低微又那么坚韧的角度。
③其实我是不愿意父亲养蜂的。我知道被蜜蜂蜇一下有多疼,同时蜇很多下就更疼了。可是,自从去年秋天我考上高中,父亲就开始琢磨着养蜂了。他说,花销大了,不能光靠种粮食。他还说,蜂的种类有很多,蜜蜂蜇人是最不疼的。我没有被山上的野蜂蜇过。也许,父亲说的是对的。也许,因为他是父亲。
④我要去县城上学了。“等到秋天你再开学,爸就能给你多带点钱,还能给你带点蜂蜜。”我当然想带更多的钱上学,我当然想喝甜甜的蜂蜜水,可是我不希望看到父亲上山时弯下的腰。我盼望着暑假,我想尽快回家看看父亲怎样从蜂箱里摇出蜂蜜,再尝尝那些蜜有多甜。
⑤父亲穿着防蜂服,戴着防蜂帽,在蜂箱之间忙碌着。我也穿戴着同样的一身,却总想寻找阴凉,最后还是忍受不了快要湿透后背的汗水,逃回屋子里。
⑥我的阴凉是父亲,父亲的头顶是七月的太阳。
⑦“挨晒出汗总比挨蜇好。就算穿戴再整齐再小心,你爸还不是两三天就被蜇一回。”母亲说。我才知道,蜜不都是甜的。有些蜜,是咸的;有些蜜,是苦的;还有些蜜,是疼的。
⑧收购蜂蜜的商贩来了。通常他们会提前几天通知父亲,但是不会告诉具体哪一天来。他们总是在早晨来,很早很早,趁着你还没起来就敲你家门,就是想搞突然袭击,防止你提前往蜂蜜里兑水。一进门就盯着你,你想兑水都没时间。父亲听了直摇头:“瞎说,蜂蜜里还能兑水?”商贩给我家蜂蜜的价格比别家每斤多5角钱。他说,你家有学生,要花钱。可我总觉得那是因为父亲的蜂蜜甜、纯、真。
⑨我希望暑假长些再长些。夏天长了,山坡上的花就能开得久些,父亲就不用带着蜜蜂向南追赶花期了。我曾经看到过山林边追赶花期的外地养蜂人,简陋、孤独、辛苦。也曾听说过,养蜂人在向别处转移蜂箱的时候,经常半路上出事。
⑩我担心父亲。
⑪可是,九月就要来了,我必须向北走,到县城上学;父亲和他的蜜蜂,要往南走。我走时,书包里装着两大瓶蜂蜜,衣袋里包裹着蜂蜜换来的钱。我跟同学们分享我的蜂蜜。此刻,向南近百里的地方,我那想要留住花期的父亲,正穿梭在蜂箱之间。
⑫晚上,我睡不着。我在想,父亲简易的棚里,一定钻进了初秋的阵阵凉风。许久,我终于想到了一个能安慰自己入睡的理由:养蜂人的花期,总要比享受蜂蜜的人的花期长。凉风渐渐吹起的时候,我知道父亲终于带着他的蜜蜂和收获的蜂蜜回家了。母亲在信里告诉我,父亲已经在为蜜蜂过冬做准备了。现在蜜蜂数量多了,父亲要买至少两百斤白糖,作为蜜蜂一冬的食物。母亲还要准备几床厚被子,盖在蜂箱上保暖。
⑬寒假里,我帮父亲往山坡上运白糖。他一大袋,我一小袋。每天晚上临睡前,我拿着手电筒跟父亲巡视蜂箱,把被风吹落的棉被重新盖好,压上砖头。蜜蜂暖了,父亲心里就暖了。我希望冬天快点过去。我是冬天里父亲采不回蜜的蜜蜂。那我什么时候才能采回属于自己的蜜而让父母尝一尝我的甜呢?
⑭一个又一个冬天过去了,我却不再是父亲天天都要回巢的蜜蜂。我去了更远的远方,我去过的地方,父亲和他的蜜蜂,从来不曾抵达。我想让父亲去享受我所在城市更长的花期,父亲摇摇头,笑着指指山坡:“我走了,蜜蜂怎么办?再说,你到哪儿能吃到这么甜、这么纯的蜜?”
⑮春暖花儿将开的日子,我又要走了。蜂蜜,母亲往我的包里塞了一瓶又一瓶。“我们没想着享你的甜,只要你在外面不吃苦就行。”父亲说。我忍住泪,笑着说我知道了。我跟父亲母亲,还有蜜蜂说再见。再回头时,他们正站在那片山坡上,望着我的方向。
⑯那片山坡,洒满阳光,不久,那里将鲜花盛开。
(摘自《意林》2019年09期,有删改)
【1】简要概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品读第⑫段和第⑭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字词的妙处。
(1)我在想,父亲简易的棚里,一定钻进了初秋的阵阵凉风。
(2)我想让父亲去享受我所在城市更长的花期。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⑮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我忍住泪,笑着说我知道了。
【4】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组。
【5】文中父亲尝尽养蜂的苦,“我”却享受着蜂蜜的甜。你是否有过相似的经历?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9、作文
请以“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