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习惯。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A.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2、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地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感谢您的美意,定去舍下候教!”(某学生接受了师长的邀请之后的回复)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3、以下哪部书不属于前四史之一?( )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三国演义》
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渊源 铩那 无缘 孤立无援
B.休憩 幼稚 萌孽 孽根祸种
C.拾掇 履行 咄嗟 忧心忡忡
D.截留 自恋 倍增 人才倍出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遒劲(qiú) 漪沦(yī) 踟蹰(chí) 跫音(qióng)
B.敛裾(liǎn) 坍圮(pǐ) 恪守(kè) 邂逅(xiè)
C.耿然(gěng) 悬揣(chuāi) 胡同(tòng) 汲取(jí)
D.戕害(qiāng) 行藏(xíng) 槁暴(pù) 驽马(n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材料二:
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现”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现代小说创作中,固守传统的“模仿”“再现”原则的固然不是少数,而追求叙事的诗性价值也是一些作家的自觉追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样式,更多地是与历史发生密切的关联。早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就是以“稗官野史”“正史之余”“六经国史之补”的面貌出场的。因此,可以说早期的小说主要是对人与社会的具象描述和刻意模仿,并以此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这样的小说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人们更多地关心它所叙之“事”,而不关心它是如何“叙”事,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大于艺术价值。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小说不断地从讲故事的原始形态向诗性叙事的现代形态发展。许多现代优秀小说,借用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的话说,是“浸透了诗的”。在中国,第一部充分诗化的叙事文学作品是《红楼梦》。在这部不朽之作中,诸如“顽石幻形入世”“绛殊还泪”“木石姻缘”“风月宝鉴”等审美意象奇幻而丰盈,隐喻、象征、反讽、复义等诗性手法层出不穷,超言绝象的不尽内涵对人的心智有着永恒的吸引力。曹雪芹将人间严酷的现实世界充分诗意化了,因此他的作品达到了叙事艺术的巅峰。
(摘编自孙春吴《论现代小说的诗性叙事》)
材料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一个作家的审美追求,决定着作品基本的审美品格。在塑造人物方面,孙犁的小说表现出很强的诗化品格。一般来说,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一般的小说作家往往通过立体多面的人物性格来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但是由于特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孙犁不喜欢表现生活中丑恶的、悲观的一面,而喜欢写人生美好的、欢乐的东西。在孙犁的小说世界里,大量的农村青年妇女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人物系列画廊。《老胡的事》里的小梅、《丈夫》里的媳妇、《芦花荡》里的两个女孩、《荷花淀》与《嘱咐》里的水生嫂、《正月》里的多儿、《蒿儿梁》里的女主任、《吴召儿》里的吴召儿、《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对这些青年妇女,孙犁不是穷形尽相、面面俱到地刻画描写,而是重在发掘她们的
灵魂美、人情美,作者把这些人物当作“美的极致化身”,而不是借她们来展示广阔复杂的社会人生。在孙犁的笔下,她们的性格无一例外都是凝定的、单纯的,但她们因包蕴着作者的丰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小说与诗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诗是抒情文体,在一首诗中,意境是统一的、自足的;而小说是叙事文体,人事过程的展现必须以场面的递进为背景,小说的意境是通过场面来显示的。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意境不仅指一种深善的情旨,同时还要配合一个活生生的场面,使那情旨化为可以感觉的。”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缀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影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的突出表现。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他的“繁笔”。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例如,《荷花淀》里水生嫂听说丈夫要随队出征: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手指的震动分明是内心的震动:是依恋丈夫?还是担心丈夫?还是因为想见独身持家的艰辛?或者这些心绪兼而有之?对此作者不着一字,留下空白,让读者根据主人公的动作细节去想象。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朱光潜认为:小说的功用在于叙事说理,而诗则着意于抒情遣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靳新来《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性是所有文学形式共有的本质特征,是所有文学形式的普遍追求,是提高文学作品艺术品位的首要因素。
B.文学的“异质化”意指对客观现实人生所做的情态化和心灵化艺术加工,不同于传统的“模仿”“再现”。
C.小说的故事性和诗性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故事性越强则诗性越弱;反之,故事性越弱诗性就越强。
D.小说是否具有诗性的特质,取决于作者能否将传统诗歌营造意境的技法灵活自如地移植到小说创作之中来。
【2】下列与孙犁小说的诗性特征相吻合的一项是
A.《祝福》中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真实而传神地刻画了其精神世界。
B.《装在套子里的人》谈到别里科夫的婚事时写道,“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极尽讽刺之能事。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风雪的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渲染了气氛,同时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走向高潮。
D.《边城》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
【3】如何提升中国当代小说的“诗性”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已而!__________________!
(3)长幼之节,__________________;君臣之义,__________________?
(4)欲洁其身,__________________。君子之仕也,__________________。
8、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文句。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句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用“云”和“鸟”喻说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表示要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渺小。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蜀道开辟之前极长时间里交通隔绝的景况。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光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刘备之前喜吟《梁甫吟》,常自比管仲、乐毅。
【1】下面对这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在万方多难之时,诗人登楼,虽繁花触目而心生悲慨,以乐景衬哀情,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辅以天地之势,形容玉垒浮云赋予古今之慨,寓情于景,境界宏阔。
C.颈联议论国事时局,抒写了诗人对朝廷永固的坚定信念和对入侵者义正辞严的斥责。
D.尾联借典抒情,“可怜”等字词语含讥刺,“聊”字流露了诗人独自登楼的无聊寂寞。
【2】同是“登高望远,即景抒怀”之作,请简要分析本诗与《登高》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安世,字平父,其先括苍人,后家江陵。淳熙二年进士,召试,除秘书正字。
宁宗即位,诏求言,安世应诏言:“今天下之费最重而当省者,兵也。能用土兵则兵可省,能用屯田则兵可省。其次莫如宫掖。兵以待敌国,常畏而不敢省,故省兵难。宫掖以私一身,常爱而不忍省,故省宫掖难。不敢省者,事在他人;不忍省者,在陛下。宫中之嫱嫔、宦寺、器械、工役,陛下事也,陛下肯省则省之。宫中既省,则外廷之官吏,四方之州县,从风而省,民生日厚,虽有水旱虫蝗之灾,可活也;国力日壮,虽有夷狄盗贼之变,可为也。复祖宗之业,雪人神之愤,惟吾所为,无不可者。”
时朱熹召至阙,未几予祠,安世率馆职上书留之,言:“夫人主患不知贤尔,明知其贤而明去之,是示天下以不复用贤也。且朱熹本一庶官,在二千里外,陛下即位未数日,即加号召,畀以从官,俾侍经幄,天下皆以为初政之美。供职甫四十日,即以内批逐之,举朝惊愕,不知所措。臣愿陛下谨守纪纲,毋忽公议,复留朱熹,使辅圣学。”不报。俄为言者劾去,通判重庆府,未拜,以伪党罢。
安世素善吴猎,二人坐学禁久废。开禧用兵,猎起帅荆渚,安世方丁内艰。起复,知鄂州。俄淮汉师溃薛叔似以怯懦为侂胄所恶会叔似罢金围德安益急诸将无所属安世不俟朝命径遣兵解围高悦等与金人力战,马雄获万户,周胜获千户,安世第其功以闻。猎代叔似为宣抚使,寻以宣谕使入蜀。朝命安世权宣抚使,又升太府卿。
有宣抚幕官王度者,吴猎客也。猎与安世素相友,及安世招军,名项家军,多不逞,好虏掠,猎斩其为首者,安世憾之,至是斩度于大别寺。猎闻于朝,安世坐免。后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所著《易玩辞》、他书,多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淮汉师溃/薛叔似以怯懦/为侂胄所恶/会叔似罢/金围德安益急/诸将无所属/安世俟/朝命径遣兵解围/
B.俄淮汉师溃/薛叔似以怯懦为侂胄所恶/会叔似罢金围/德安益急/诸将无所属安世/不俟/朝命径遣兵解围/
C.俄淮/汉师溃/薛叔似以怯懦为侂胄所恶/会叔似罢/金围德安益急/诸将无所属/安世不俟朝命/径遣兵解围/
D.俄淮/汉师溃/薛叔似以怯懦/为侂胄所恶会/叔似罢/金围德安/益急诸将/无所属/安世不俟朝命/径遣兵解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周代贵族取字时,在字后加“父”或“甫”以示性别,后多沿用为男子的美称;另泛指对男子之尊称,如渔父、田父等。
B.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西方部族为戎,南方部族为蛮。常用“夷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也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C.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后作宫门、宫殿的代称,也可作帝王居地的统称。
D.宣抚使,唐后期派朝官巡视地方,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宋朝宣抚使最初的职责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姓,后演变为一路或数路的军事统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安世认为兵是用来对付敌国的,常怕敌国来犯而不敢省,不敢省兵,取决于他人,所以省军费难,而不忍省后宫,取决于陛下。
B.项安世认为朱熹任职四十天,即被逐走,朝廷惊愕,不知所措。他便劝谏宁宗遵守纲纪,不要忽视公议,重新留下朱熹,来辅导圣上学习经史。
C.金兵围攻德安,项安世不等朝廷命令,就赶紧派兵去解围。高悦等同金人力战,因立下战功,马雄被封为万户,周胜被封为千户。
D.吴猎与项安世一向友好,后项安世招募军队,军士多数不守纪律,吴猎斩了为首作恶的人,项安世忌恨吴猎,杀了吴猎的门客王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祖宗之业,雪人神之愤,惟吾所为,无不可者。
(2)安世素善吴猎,二人坐学禁久废。开禧用兵,猎起帅荆渚,安世方丁内艰。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其中一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1)在本次人代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担心”一词共出现了13次。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讲“放心”,让国民信心满满,让世界对中国的发展放心。但一个真实的中国,应当是既有放心,也有担心。一个国家、民族如此;一个人也应是这样。
(2)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于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有些是有益的,而有些是有害的,比如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等——这些都是负担,应该果断地删除它!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这样,路就会越走越长,心就会越走越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