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泰安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通过了世卫组织的评估,成为第5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与和研究合作中心,将在流感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作用。

    B. 今年六月,刘国梁被解雇了中国队总教练的职务,目前已经下海经商,这也让他自动失去了国际乒联年度最佳教练的参评资格。

    C. 一些所谓的“共享”,蹭着共享经济的热度,做起毫不相干的生意,实际上都跑不出“广告噱头吸粉走流量”“收取押金形成沉淀资金”。

    D. 一家以“新鲜空气”为主题的新华书店因摘得设计界“奥斯卡”奖受到追捧,这家书店能否突破热闹开场、黯然收场的窠臼,值得关注。

  • 2、《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精华对中国后世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对于这些思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孔子看来,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

    B.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坚定目标的执着精神。

    C. 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主张志士仁人应该杀身成仁。

    D. 在孔子看来,理想的价值观是义利的统一,反对见利忘义,提倡做到见利思义,反对一切求利的行为。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________,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2)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________,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3)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________。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 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   利乘便(因为)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共同、一道)  奋六世之余烈(余威)

    C.逐北(溃败的军队)   竿为旗(揭开)

    D.数百之众(率领)   金城千里(坚固的城池)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认知与身体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如果把某个人收到的刺激信号输入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中,可以得到同样的感觉体验。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

    其后,联结主义模式进入认知心理学家的视野。大脑是由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复杂信息处理系统,联结主义建构了“人工神经网络”,力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大脑神经元联结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的。然而,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构成了两种理论的基础。

    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该理论主张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身体的。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有些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初始概念。例如,“冷、热、温”等概念基于身体感受,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会使用“冷漠、热情、温暖”。

    (取材于叶浩生、苏得权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有许多实验支持具身认知的假设。例如,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参加一个关于耳机舒适度的测试。研究者告诉学生,这种耳机已经在走路、跳舞、听课等情况下进行了测试,现在要测试的是在水平移动头部(即摇头)和垂直移动头部(即点头)时耳机声音的质量。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水平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在随后的测试中,学生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推荐这款耳机的一段话。水平移动组一边听一边摇头,垂直移动组一边听一边点头,对组不需要移动头部。最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简单的问卷,给这款耳机打分,并回答是否同意广商的观点。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给这款耳机的打分,还是对广告商观点的认可度,头部垂直移动组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两组;而头部水平移动组在这两项的分值上,远远低于其他两组。这说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

    (取材于叶浩生的文章)

    材料三:

    基于离身认知的教育观认为身体仅仅是一个“容器”,是一个把心智带到课堂的“载体”;教育仅仅是心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思维、记忆和学习等心智过程同身体无关。这种身体“缺席”的教育观使教学变成了传输知识的机械运动,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输入和存储过程,只启动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就像一个接收信息的机器,只需通过记忆与练习将知识纳入自身记忆系统即可。知识的体验环节被忽略,甚至完全缺失。

    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离身的教育观受到了质疑。具身认知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性,“体验”应是知识获取不可或缺的途径。而身体是处于环境中的身体,接受环境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体验,因此认知离不开身体所处的环境。

    具身认知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传统的视听课堂转变为注重操作性的体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身体充分调动起来,这在教授抽象的概念知识时尤为重要。例如,英语介词很抽象,教师可以用实物演示介词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在体验的基础上自我生成对介词的理解。体验式学习离不开情境,情境不限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再现情境。比如,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可实地游览;参观博物馆时可通过VR设备穿越时空,触摸秦砖汉瓦,体验古人的生活。

    (取材于殷明、刘电芝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符号加工模式把人的认知比作计算机的程序。

    B.联结主义模式不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

    C.具身认知在认知心理学中一直居主流地位。

    D.根据具身认知,蝙蝠对世界的感知与人一样。

    【2】材料一第二段末尾引用了古诗句,下列对引用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证明不同的人对相同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体验。

    B.证明离身认知观把人的身体看成计算机的硬件。

    C.证明认知过程中人不只是像机器一样接收刺激信号。

    D.证明离身认知观的观点有难以解释的现实情况。

    【3】下列观点来自材料一,其中能被材料二的实验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身体的生理结构会影响人的认知。

    B.身体的活动方式会影响人的认知。

    C.有些概念源自身体与世界的互动。

    D.人类的认知过程类似于计算过程。

    【4】根据材料三,下列做法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一项是(     

    A.学习成语“手舞足蹈”时,手和脚都舞动起来。

    B.上生物课时,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和植物园研学。

    C.朗诵李白《静夜思》时,随之做抬头低头动作。

    D.上音乐课时,要求学生把手横放在课桌上端坐。

    【5】有同学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①-⑤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

     

    模式

    观点

    学习理念

    离身认知

    具身认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山则山崖散乱,高插云霄,写水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奇伟的景观为下文的写人抒情做好了铺垫。

    (2)古诗中常直接用“弓”来刻画戍边将士的英雄形象,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南方的乡村文化,美丽乡村不该被历史遗忘。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乡村春社之日的祭祀场面,抒发对简朴风气的赞美之情。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师生关系。

    (2)如果我们要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可以用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再用“____________ ”来描摹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荀子的《劝学》中,“______”一句说金属制的刀剑等可以磨得锋利;“______”一句,指出了人们不能到达千里的原因。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一句说曹操拿着长矛吟诗;“______”一句,表明自己愿与大自然的水中鱼虾、山上的小动物为朋。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运用反衬手法,通过衣服上的图画,反衬人物内心孤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石钟山记》中有一脍炙人口的警语“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告诫人们在对事物作结论前要注重搜集第一手资料,不可妄加臆断。

    (3)杜鹃,又名子规,相传是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其啼鸣声哀婉凄切。杜鹃、子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与司马迁《鸿门宴》中的“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常常被人们用来表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在《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莺声

    罗隐

    井上梧桐暗,花间雾露晞。

    一枝晴复暖,百啭是兼非。

    金屋梦初觉,玉关人未归。

    不堪闲日听,因尔又沾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托物言志,看似以“莺声”为描写对象,实则表达对特定人群的同情。

    B.诗歌开头写景,树暗、露晞、日暖等,为黄莺的鸣唱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C.颈联中“金屋”“玉关”对举,点明了笔下人物的身份、处所以及遭遇等。

    D.尾联描写人物心理和行为,“不堪”“沾衣”揭示了思妇内心强烈的痛苦。

    【2】颈联中“百啭是兼非”一句在诗歌结构方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延嗣传(石介)

    今三司嗣相、工部郎中刘公随尝称:赵邻几舍人死,三孤女、一老乳母而已。内无兄弟以御其侮,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女稚弱,衣服饮食须人,何怙何恃?不冻馁死,则为强梁暴之矣。有赵延嗣者,仆会人,是诸孤,义不可去,竭力庇养之。

    舍人死,无一区宅,一廛田,延嗣为衣食之资,身为负担,沾体涂足,不避寒署,如是凡数十年如一日,未尝少有懈倦之色,事三孤女,如舍人生。三孤女自幼至长,使其女与同处。女之院,延嗣未尝至其门。女皆适人,延嗣终不识其面。

    初寓于宋,三女俱长,延嗣晨起白堂前,将西走京师。赵氏始不知,谓舍去,皆哭。延嗣以女长未婚,将访舍人之旧,求所以嫁。至京师,见宋翰林白、杨侍郎徽之,因发声哭。哭止,具道赵氏之孤,且言长将嫁。二公惊媿,谢曰“吾不及汝!吾被服儒衣冠,读诵六经,学慕古人,况与舍人友,舍人之孤,吾等不能恤,汝能养之,吾不及汝远矣!”二公为迎入京师,与宅居之。徐相与求良士为婿。长配枢密直学士戚公纶独子职方郎中维之子太庙斋郎舜卿;次并适屯田员外郎张君文鼎之子乡贡进士季伦。三女皆归,延嗣始去赵氏门。延嗣可以谓之贤仆夫矣。

    石介曰:若然,则延嗣有古君子之行,古烈士之操,古仁人之心,岂仆夫之贤,天下之贤也!昔在汉,有为翟公之客者,翟公免,客皆去。延嗣独不去,复为养其孤,虽去千载,客视延嗣,亦当羞于地下矣。鲁有颜叔子者,尝独居一室,中夜暴风雨,邻家女投叔子宿,叔子使执烛以达晓,以免其嫌,后人称其廉。延嗣亲养三孤女长且适人终不识其面其节岂下叔子哉!唐韩吏部凡嫁内外及朋友孤子仅十人,天下服其义,延嗣嫁赵氏三女,无少吏部者。噫!翟公之客,皆当时士大夫,视延嗣远不及也。叔子,鲁贤者;吏部,唐大儒。延嗣为贱仆夫,其风操凛焉,其行义卓焉,与颜侔韩并,延嗣可谓仆名而儒行者矣。

    吁!仆名儒行,见之延嗣。夫儒名仆行者,或有其人焉,得不愧于延嗣哉?延嗣所为如此,有可以厉天下,因传之云。延嗣以令终。

    (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

    [注]①赵邻几(921-979),北宋文臣。②一廛(chán):古时一夫所居之地。③侔:相等。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孤女 遗:留下

    B.是诸孤,义不可去   顾:视,看

    C.延嗣为衣食之资   营:经营,料理

    D.仆夫之贤,天下之贤也 特:徒然,白白地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冻馁死/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舍人/州司临门,急星火.

    C.二公为迎入京师/不如而厚遇之

    D.夫儒名仆行者,或有其人焉/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延嗣亲养三孤/女长且适人/终不识其面其节/岂下叔子哉

    B.延嗣亲养三孤/女长且适人/终不识其面/其节岂下叔子哉

    C.延嗣亲养三孤女/长且适人/终不识其面/其节岂下叔子哉

    D.延嗣亲养三孤女/长且适人/终不识其面其节/岂下叔子哉

    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直接体现赵延嗣高尚节操的一组是( )

    ①顾是诸孤,义不可去,竭力庇养之

    ②延嗣为营衣食之资,身为负担,沾体涂足,不避寒暑:

    ③与宅居之。徐相与求良士为婿

    ④将访舍人之旧,求所以嫁

    ⑤延嗣为贱仆夫,其风操凛焉,其行义卓焉,与颜侔韩并

    ⑥女之院,延嗣未尝至其门

    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赵延嗣因为自己身份低下,所以从始至终都没有见过他收养的舍人的三个女儿。

    B.赵延嗣为舍人之三女都能有良好归宿,决定求访舍人的老朋友们,寻求嫁女的办法。

    C.舍人的长女嫁给了戚舜卿,二女儿、三女儿一并嫁给了屯田员外郎张文鼎之子张季伦。

    D.作者认为,赵延嗣所做之事,有能够激励天下百姓向善兴义的作用,于是为他作传。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三孤女,如舍人生。

    (2)三女皆归,延嗣始去赵氏门。

    (3)延嗣为贱仆夫,其风操凛焉,其行义卓焉,与颜侔韩并。

    7文章倒数第二节中采用正反的手法,彰显赵延嗣的“仆名偶行”,试举两个例子用自己的话进行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而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你生活中有怎样的缺憾?你又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请你以“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