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茶馆》中的常四爷初次出场时,雄赳赳地提着鸟笼;第二次出场时,拎着两只鸡,祝贺茶馆重新开张:第三次,提着小筐,特地买来纸钱祭奠自己。
B.《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初次见到堂兄弟查理,认为他是从天上而降的神人,这使她第一次梦见绫罗绸缎,第一次希望自己显得漂亮。
C.《头发的故事》是通过N先生与“我”的对话,从纪念双十节联想到辛亥革命的成果——剪去了辫子,从而理性地总结了辫子在中国的历史及其在人们精神上造成的弊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回味。
D.“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女人!……”出自哈姆雷特之口,是其被鬼魂告知谋杀真相之前的一段内心独自,表达了哈姆雷特对母亲强烈的愤怒和怨恨。
E.《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颗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
2、“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 )
A.琵琶
B.二胡
C.马琴
D.竖笛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太白祠的一组是
①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②到此莫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偶然去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
③一览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两间容啸傲,晴天明月此三人。
④才与福难兼,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江山永柳各千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东:因长江在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为南北走向,江东就是指这段长江以东地区。
B.京畿:指国都。阙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阙又常借指宫殿、京城、朝廷等。
C.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D.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浇地
李娟
①就算是在鬼都不路过的荒野里,我妈离开蒙古包半步都会锁门。
②锁倒是又大又沉,锃光四射。挂锁的门扣却是拧在门框上的一截旧铁丝。
③我妈锁了门,发动摩托车,回头吩咐:“赛虎看家。丑丑看地。鸡好好下蛋。”然后绝尘而去。
④被关了禁闭的赛虎把狗嘴挤出门缝,冲她的背影愤怒大喊。丑丑兴奋莫名,追着摩托扑扑跳跳、哼哼叽叽。在后面足足跑了一公里才被我妈骂回去。
⑤我妈此去是为了打水。门口的水渠只在灌溉期的日子里才来几天水,平时用水只能去几公里外的排碱渠取。那么远的路。幸好有摩托车这个好东西。
⑥她每天早上骑车过去打一次水,每次载两只二十公升的塑料壶。
⑦我说:“那得烧多少汽油啊?好贵的水。”
⑧我妈细细算了一笔账:“不贵,比矿泉水便宜。”
⑨可排碱渠的水能和矿泉水比吗?又咸又苦。然而总比没水好。
⑩这么珍贵的水,主要用来做饭、洗碗,洗过碗的水给鸡鸭拌食。剩下的供一大家子日常饮用。再有余水的话我妈就洗洗脸。
⑪脏衣服攒着,到了水渠通水的日子,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大洗的日子。
⑫其实能有多少脏衣服呢?我妈平时……就没怎么穿过衣服。
⑬她说:“天气又干又热,稍微干点活就一身汗。比方锄草吧,锄一块地就脱一件衣服,等锄到地中间,就全脱没了……好在天气一热,葵花也长起来了,穿没穿衣服,谁也看不到。”
⑭我大惊:“万一撞见人……”
⑮她说:“野地里哪来的人?种地的各家干各家的活,没事谁也不瞎串门。如果真来个人,离老远,赛虎、丑丑就叫起来了。”
⑯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快要迷路一般眩晕。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地停下等待,花蕾却迟迟不绽。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定。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
⑰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地头闸门一开,水哗然而下,顺着地面的横渠如多米诺骨牌般一道紧挨着一道淌进纵向排列的狭长埂沟。渐渐地,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我妈跟随水流缓缓前行,凝滞处挖一锨,跑水的缺口补块泥土,并将吃饱水的埂沟一一封堵。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连一件衣服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水在光明之处艰难跋涉,在黑暗之处一路绿灯地奔赴顶点。那是水在这片大地上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高度,一株葵花的高度。这块葵花地是这些水走遍地球后的最后一站啊。整整三天三夜,整面葵花地都均匀浸透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
⑱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她是最强大的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母亲吩咐狗、狗追逐母亲的摩托车等细节,描绘了一幅人与狗和谐相处的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母亲外出一定要锁门、合理安排水的使用,劳作时却又赤身穿行在地里,可见她既有细腻的一面,又有粗犷的一面。
C.文中评价母亲“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体现出了母亲高贵的气质、乐观的精神,以及丰收在望的满足。
D.作者将轻快活泼的口语化表达与华丽雅致的文学化表达自然糅合在一起,使本文语言既生动鲜活,又充满诗意。
【2】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3】文章以“浇地”为题,前十二段却未写浇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苏幕遮》中,写雨后荷塘的景致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幕遮》一词中,词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以虚构之情景来抒怀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他以“锦瑟”的弦为引,回忆当年。其中引用“庄周梦蝶”和“杜宇化鹃”的典故,将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分析了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由此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3)“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一种描写手法,在诗歌中也不乏精彩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史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8)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0、名句默写
(1)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亲民,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有本末,____________________,知所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治其国者,____________________。欲齐其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格而后知至,____________________。意诚而后心正,____________________。
(5)身修而后家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诗人对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2)《六国论》中阐述燕赵战败而亡的不得已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的《山居秋冥》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箫吟
(宋)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始二句先从游子远归即赋别离说起。春风如醉,香气似熏;陌上相会,情意绵绵,遗憾的是游子来去匆匆,才相会又将赋别离,惜别者的眼中,那连绵不断的碧草,似乎深锁着无限离愁,使人触景伤情。
B.“长行”两句,将镜头从深闺转到旅途中的游子经历。他行行重行行,不见伊人倩影,但见遍地芳草,远接重重云水,这里以云水衬出春野绿意。一“孤”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怀。
C.“恁时”三句,描写眼前美景,呼应上文,愿人们毋须触景伤情,当春回大地、绿满田野之时,可以放怀宴游,到那时可不要辜负了青春好时光。
D.这首词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生动形象,把点点离愁化作可感之物,颇有空灵之美。
【2】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重进,其先沧州人。周太祖之甥,福庆长公主之子也。晋天福中,仕为殿直。重进年长于世宗,及周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世宗嗣位,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亲征淮南,命重进将兵先赴正阳。俄闻李谷攻寿春不克,退保正阳,促重进兵助之。吴人以谷退为惧,乃发兵三万余,旌旗辎重①亘数百里;时周师未朝食,吴师奄至,周师望其阵皆笑之。宣祖领前军与重进、韩令坤合势击之,一鼓而败,斩首万余级,追奔二十余里,杀大将刘彦贞,擒裨将盛师朗数十人。世宗大悦,诏书褒谕,即以重进代谷为行营招讨使。
张永德屯下蔡,与重进不协。永德每宴将吏,多暴重进短,后乘醉谓重进有奸谋,将吏无不惊骇。永德密遣亲信乘驿上言,世宗不之信,亦不介意。二将俱握重兵,人情益忧恐。重进遂自寿阳单骑直诣永德帐中,命酒饮,亲酌谓永德曰:“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永德意解,二军皆安。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诏重进夹淮城正阳、下蔡,既成,上其图。俄又败淮兵二千余于塌山北。时围寿经年未下,吴遣将许文緽、边镐舟师数万,溯淮来援。文緽维舟淮南,据紫金山,山距寿数里,设十余砦②,连亘相望,与城中烽火相应;又南筑夹道,将抵寿为馈路。重进伺其城北展砦,出兵击之,败五千余众,夺二砦,获器甲甚众。世宗幸寿,宴从官,召重进赐戎服、玉带、金银器、缯彩、鞍勒马。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三,有删节)
[注]①辎重:装载于车运输的军用物资。②砦:同“寨”。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B. 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C. 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D. 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嗣位,继承君王之位。文中的“嗣位”是指后周世宗继承后周太祖的皇位。
B. 马步,古代军队中的骑兵和步兵,即在陆地作战的军队。舟师,古代军队中的水军。
C. 裨将,又称牙将、偏将,古代军队中的副将,在该将职位之上的是主将,又称元帅。
D. 烽火,古代战争中,用火作为主要武器来进攻对方,以期取得战争胜利的一种手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重进作战英勇立下战功。在正阳之战中,面对大兵压境的吴军,李重进挺身而出,率领部下一举把吴军打得大败,斩杀一万多人。
B. 李重进积极化解内部矛盾。面对张永德的攻击与陷害,他只身到张永德的军中诚意相劝,终使张永德释去敌视之意,两军协和安好。
C. 李重进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在围攻淮城正阳、下蔡中,面对吴军庞大而复杂的阵势,他抓住吴军扩营寨之机,发兵攻打,缴获甚多。
D. 李重进因功受到提拔奖励。李重进立了战功,周世宗任命他代替李谷担任行营招讨使。后赏赐给战衣、玉带、金银器、绸缎、鞍马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周师未朝食,吴师奄至,周师望其阵皆笑之。
②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上”“止”“正”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
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