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一些地区和行业投资过度扩张的不健康的苗头受到有效 ________。
(2)据计算机专家介绍,电子邮件已经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________。
(3)经济发展________形成像森林那样的自循环(落叶为森林提供肥料)体系——经济生态,即循环经济,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
A. 遏制 媒介 必须
B. 遏制 媒体 必需
C. 抑制 媒体 必需
D. 抑制 媒介 必须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书按体例可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B.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C.“中述汤、武”一句中“汤”指商汤,他灭夏建立商朝;武指周武王,是周文王之子,他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了周朝。
D.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最高官衔,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铬元素 咯血 恪尽职守
B. 乌拉草 船坞 呜呼哀哉
C. 作用力 愧怍 门衰祚薄
D. 温度计 乳媪 面有愠色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三星Note7手机爆炸原因依然扑朔迷离,洗衣机炸裂事故风波再起。美国已发生730起洗衣机顶盖炸裂事故,9人因此受伤。
②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③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④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⑤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相待。
⑥公司成立这么久,你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说你马齿徒增也不为过。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④ D. ④⑤⑥
5、下列诗句或楹联与我国四大名楼对应最相符的一项是
①身在九霄,看月印长江,千斛明珠涌出 眼空万里,望云浮孤岳,半天玉尺平来
②凭栏百丈蓬瀛,阁是蜃楼,城如海市 坐揽一帆风雾,南通闽粤,北溯津关
③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④吞一万里长江,吐八百里洞庭,要令天下波涛尽为我用 复几千年大观,展卅余春画卷,试问巴陵胜概尚有谁忧
A.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蓬莱阁 B.黄鹤楼 滕王阁 蓬莱阁 岳阳楼
C.黄鹤楼 蓬莱阁 滕王阁 岳阳楼 D.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黄鹤楼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浪里蛟
了一容
令益生沿着一截仿古青砖铺地的古渡遗址,缓缓走去。
他已不止一次来到这个古渡遗址,站在长城墙垛子似的遗址上,居高临下,向四野里瞭望: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奔流不息;西边雾腾腾的贺兰山岿然屹立,莽莽苍苍,守护住西北的咽喉,阻断了滚滚沙尘东进和南行;南北河套沃野,一派繁荣景象。
这就是黄河,茫茫如一条黄色巨龙。令益生喜欢龙的文化,他认为龙是最吉祥最正义最高贵最包容的一种文化符号,它由虾眼、鹿角、牛鼻、狗嘴、鲶须、狮鬃、鹰爪、鱼鳞、蛇尾这九种动物的身体组成。他觉得龙海纳百川,它的包容性和互补性是最强大的,它让每一种动物只取其一端就已经足矣。他也喜欢和习惯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他觉得老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是自信的象征。
令益生认为,黄河的颜色跟美国作家福克纳笔下的密西西比河、俄罗斯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都不一样,黄河是一种朴素而平民化的色调,它跟黄土地的颜色融合在一起了,那相貌就像庄户汉子,粗犷而泥气十足。
他知道,因为裹挟着大量的黄土泥沙,黄河变得像黄汤似的混沌,但正是这混沌至极的色彩,孕育了华夏千千万万的黄皮肤。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那是令益生少时淘过金子的地方,他差点把性命丢在那个可怕的大峡谷里。后来,他用儿时学的秘传功夫《河州三十六跌打》打出重围,死里逃生,才捡拾了一条小命。所以,他对黄河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看过黄河汇入大海的那一幕,特别感动,眼里盈满泪水。
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男人。
去年,令益生父亲离世,他觉得人生一下子跌入谷底,精神世界顿然坍塌。有一次,他完全陶醉于黄河的流淌之中,竟萌发一跃而入的冲动,过后他有些隐隐的后怕,但当时他真的渴望黄河能把他带走,带到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去,或者带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去。
今天,他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而行,走到一座悬崖跟前,小径消失了。他只好折回头,走啊走,太阳都已经快到贺兰山的山畔了,红彤彤的日头在山边子上绕来绕去,梦一样的幻境出现了。
他发现黄河中间有一个人影,他的身体一摇一摆一摇一摆地在渡河,就像鸭子在快速地扭着身子奔跑在陆地上,他的脚明显是踩着水的,像黄河这种看上去表面流动缓慢而无声无息的大河,一般跟千军万马在秘密地行进是一样的,它的力量和能量都暗藏了起来。令益生懂的,那暗藏的能量绝不是胡乱开玩笑的。但那个汉子在水浪里游刃有余,踏水而行,他是以立泳的姿势,顺着黄河流淌的方向倾斜着游了过来。
再近些,令益生看见那汉子手里举着一条大鲤鱼,犹如黄铜般的半个身体,倔强地立在水面上,在日光下金灿灿的,鱼的尾巴吧嗒吧嗒十分有劲儿地甩打着。令益生在心里竖起大拇指,啊,这黄河里的硬汉,堪称“黄河浪里蛟”!书里传说的故事,他今天亲眼目睹了。令益生极其激动,一种黄河岸边人带给他的力量的美在他的血管里沸腾激荡起来。
远远的河面上,有水鸟在低飞浅翔。
此刻,那汉子一边踩着河水游着,一边唱起了歌谣:黄河打我门前过,早接东阳晚数星,黄河养我千百年,我把黄河作娘亲。快活日月春秋度,偶闻犬吠三两声。来回游牧河与尘,能有几人知我心?生死倾听塞上风,我是河中一蛟龙!
这种歌调是一种“塞上风”的曲调,有点先秦民间唱诵《敕勒川》的那种味道,又有点酸花儿里带着秦陇山歌的因子。
正寻思,那汉子已游到岸上,令益生没有拒绝浪里蛟的热情邀请,跟着他往村子里走。路边大树上有许多鸟巢,喜鹊起起落落,到处是红柳、沙蒿、枣树,稍远一点有人工湖泊,湖泊四围是大片的芦苇荡,东边小丘陵上五颜六色的花朵静静开放。走着走着,就有烟村一座,古老又神秘,阡陌纵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屋舍布局如八卦迷宫图,房檐下蜂飞蝶舞。夕阳里,一切显得更加梦幻迷离。到村巷深处,三五成群的人,有下象棋的、打扑克的、看电视剧的……村子里整个气氛祥和安宁,这种氛围让令益生心驰神往。
交谈中,浪里蛟讲述了他家的往事。“我家代代就在这黄河上讨生活,主要是以打渔和船运为生。”接着,他又说,“康熙大帝平叛葛尔丹,率领大军从这渡口下河,战船不够,就征用民船。我家祖上当时把橹摇桨,驾驶过灵活快捷的小舟和羊皮筏子。出发的时候,康熙大帝就是在这里祭祀黄河之神。那场面,可壮观了。”浪里蛟说,“日本仔侵略咱们的时候我家老人又运送马家军到武源狼山灭倭寇,也是立下过赫赫战功的……”
这么多人文历史,浪里蛟如数家珍,一件件道来,让人仿佛又回到那个狼烟四起、国运艰难的时代……
饭后,令益生告辞。小径两边的沙柳划拔着他的衣裳,发出唰啦唰啦的伴奏,淡淡的月光下,隐隐约约有一条人踩出的小白路,伸向远处的大道。
(选自《北方文学》2022年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二段通过令益生的视觉感受,突出黄河的磅礴气势,为下文表现黄河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和浪里蛟的出场作了铺垫。
B.本文多次采用插叙的手法,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足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写作技巧之高明。
C.环境优美、气氛祥和的村庄,这是以浪里蛟为代表的黄河岸边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现代世外桃源”。
D.本文详尽地描写了古渡遗址、黄河水、贺兰山、南北河套、黄河岸边人和村庄,全方位展示出了西北的风土人情。
【2】令益生的思绪随他在黄河岸边的行踪而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他的思绪有哪些变化。
【3】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令益生对黄河“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的原因。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筋骨之强,_________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夫以秦王之威,______,辱其群臣。_______,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客喜而笑,________。肴核既尽,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昨夜雨疏风急骤,___________。_________,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一个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都化用了《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的这两句诗,写了六种情景,动静相间,声色相融,互相映衬,写出了美丽而萧瑟的意境。
(3)《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回望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①______,任重而道远”,那是曾子的远大抱负;“②______,来吾道夫先路”,那是屈原奋勇向前、当仁不让的坚定;“③______,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④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道出李白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想当年,⑤______,⑥______”,抒写了辛弃疾欲抗金杀敌、收复失地的万丈豪情。
(2)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⑦______,⑧______”的经验教训。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描写苏轼与客在赤壁之下泛舟游玩,面对徐徐的清风、平静的水面,苏轼是这样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词
五原①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塞北行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纵有春来何处知。
【注】①五原:古代地名,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1】依据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这两首诗最可能创作于( )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2】以下评价对两首诗歌都适用的一项是( )
A.清新自然
B.深情率真
C.真切质朴
D.慷慨豪迈
【3】两诗相比,有人觉得《边词》“更为怨苦”,也有人认为不然。请阐述你的观点。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②,主人墙隅烋烋然③,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jù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释:①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②班荆:布草而坐。③烋烋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强知县行属礼 强:强迫
B. 日欲晡 晡:升起
C. 明日具钱米往遗之 具:准备
D. 扼腕终身 扼腕:惋惜
【2】下面选项中,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避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专指对逝去的尊长不直呼或直书其名,如文中的“讳增远”“讳煌”。
B. 文中“癸未”、“乙丑”、“丙戌”等时间名词,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叫“农历纪年法”。
C. “廷试”即“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D.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根据相关材料,来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纪实,也可虚构。
【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2)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4】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展示了三篇风格各异的高考满分作文。甲篇运用了标准的并列式结构,匀称美观;乙篇引经据典,文采四溢;丙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老师说:这三篇满分作文各有千秋,都是经典,大家选择一种模式不懈模仿,成功非你莫属。
如果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模式?或者对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邮箱: 联系方式: